這些將當下神劇的萬惡源頭鎖定到兩部片子身上的聲音就說
“縱觀當下的這些所謂抗戰片,種種離譜的抗戰鏡頭設計,都能在《舉起手來》、《小兵張嘎》這兩部抗戰片中找到藍本。
很清晰的記得,《舉起手來》火車上的我方兩人,潛藏在火車并成功干翻整條火車的神勇情節,在此也是創下了抗戰影視劇中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記錄。當然了,這樣的記錄已經被當下的抗戰片紛紛打破,一人騎馬沖入成百鬼子中殺個通透已然成為常規戰力配置。”
“論起這抗戰單兵作戰力,其實在嘎子里已經超級加倍了,進出鬼子縣城就跟玩兒一樣,感覺當下所有的神劇鼻組真就是《小兵張嘎》,到了《舉起手來》后,鬼子指揮官的智商更是無限下降,連槍都沒有的護莊隊都打不過了。”
“真要有這戰力,抗戰用得著八年?早把腳盆雞給閹割嘍”
話題扯到抗戰神劇中的“單兵作戰能力”上后,引起很多網友的發聲。
天空制噪樂隊基地。
完成下午排練的李南池,看著這些發散的輿論,手指摩挲著下巴。沒想到,原時空《小兵張嘎》就有被網友戴上“神劇鼻組”帽子,到了這里依舊沒能逃脫掉。
參與話題討論的人多了,牛鬼蛇神也就出來了,討論話題就變成了討論人。
李南池就看到就有不少論調這樣評價自己
“在李南池為開發出‘抗戰喜劇’這一條抗戰題材路徑時,功成名就的他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目前來看,他所創作出來的‘抗戰喜劇’類型所造成的傷害大過貢獻。”
“我是覺得,李南池的名聲吹得太過了。確有才華,但決計沒有說的那么夸張。像什么‘百年難得一遇’、‘東方明珠’之類的詞,還是太夸張的。單就影視作品來看,他的創作才華其實也就僅僅局限在抗戰領域。”
“人家的才華,樓上沒資格去評判,只從抗戰影視領域去評判池大也是不客觀的。《三毛從軍記》同樣是在抗戰中增加喜劇幽默的手法,但其反應的歷史深刻就完全吊打《舉起手來》。客觀的說,池大是有能力將‘抗戰喜劇’這一個題材做得更好的,以他的能力就不應該搞出《舉起手來》這樣簡單粗暴的劇本,這確實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怎么說呢,以往的抗戰劇,抗戰年齡都保持在成年人以來,而先嘎子、后三毛的出現,則是將抗戰劇的年紀一下子拉到小學水準線以下。理所當然的,咱們的觀眾智商自然也被迫代入了小學水準線以下。”
“”
看著這些評論,李南池鼻子出了出氣,尤其是對于自己不應該搞出嘎子、舉手這樣的劇本,而應該直接從地雷地道姊妹篇做起。可是,有的話說起來容易,當時沒有任何代表性作品的自己,怎么可能有資源直接去高屋建瓴。遠的不說,就說三毛,里面像侯永、伊妮這樣的演員,僅憑當初拿著嘎子劇本的自己,怎么可能請得動?
“哼!明明是那些導演水平不行,憑什么說是我們帶壞了風氣?”
看著這些,姜苗苗生氣的把手機往腿彎上一扔,然后盤著腿一把揪過沙發上的鷹醬玩偶,可憐的鷹醬玩偶突然遭到了一頓爆錘。
“怎么了?”
李南池走過來,伸手捏捏散發著情緒的姜苗苗肩膀。
可憐的鷹醬玩偶已經慘遭蹂躪得不成鷹樣,最近姜苗苗又在練手鼓,配合樂隊公演時一些節奏點的加入,所以手勁兒可是有一番提升的。
姜苗苗手指著放在腿彎上的手機,翻看的是目前的一些輿論。
“你要往好的一方面看嘛,我們的粉絲歌迷、漫迷、影迷,都在為我們發聲。每一部的作品,我從來沒追求每個人都去喜歡。”
“哼,要是有人帶節奏,都不用組織,粉絲自發就能淹沒他們的話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