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駕駛上開車的父親秘書陳叔,在開車的時候,耳朵也抖動的注意聽著,準備回去好向大老板匯報。
李南池這些話也是說給陳叔聽的,在飯桌上,自家老子在說話語氣中儼然還抱著把自己從京城圈回去的想法,眼下也正好用自己心中的“雄偉目標”、借用陳叔的口去打消些父親一些念頭。
知子莫若父,但聯系是普遍的,也是相對的,這句話有時也能反過來說,尤其是父子倆總喜歡對著來的時候,更是了解彼此。
在李南池看來,自家老子就想著自己能夠真有帶領一個大型團隊的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那到時候在接班就不存在能力上的困難。不管是不是在他眼皮底下,只要是這個塑造能力的過程,他都是不愿意打斷的。
這會兒,給姜苗苗灌輸了一番自己的“平臺經濟”觀后,汽車也終于慢慢挪到了滬都影視城。
“都讓讓,都讓讓。”
距離一號攝影棚的二十余米處,探班等待《電波》劇組開機的媒體,熙熙攘攘。作為紅星廠轉型諜戰制作,《永不消逝的電波》從項目誕生、選角、到如今的開組,都處在粉絲和媒體的關注之下。
紅星廠的現場劇組工作人員看到老板的車過來,從劇組外的圍觀眾人中趕出一條通道出來,以讓導演的座駕駛入進來。
汽車在一號攝影棚前停了下來,李南池和姜苗苗兩個人從車上下來。
站在大門之前,李南池抬頭看著這攝影棚的大門,《三毛》之后,自己再一次站到了這里,心中很有種熟悉感。
在攝影棚外面的介紹牌上,已經更新了最新的影棚拍攝成果介紹,其中《三毛流浪記》高高在上。能夠誕生出在國內以及海外華人圈口碑極高的作品,這已然成為滬都影視城管委會張臉的地方。如今影視城內,但凡《三毛》取景過的地方,牌子可都是豎起來的,不少場景的布設,還跟拍攝時沒什么兩樣。
而知道紅星廠這次要在這里影視城拍攝一部諜戰題材的作品,知道李南池要用這座攝影棚,滬都影視城管委會方面,還特意對影棚進行了改造,里面的一切都在向拍攝《三毛》時的設備看齊。同時,新架設了三條鋼索,方便劇組拍攝可能要用的一些特效鏡頭,棚頂用來打光的燈泡也換成新的,鋼軌也打磨得發亮,以方便移動攝像機。
除此以外,影視城管委會對攝影棚右側的一眾化妝間、更衣間、休息間進行了功能區劃分,還隔出了排練間,心思顯然下足了。
雖然,在李南池看來,這新架設的三條鋼索用不著,因為《電波》也不像《三毛》那樣里需要那么多威亞特效鏡頭,但管委會方面能有這些舉動,就很貼心。
就比如這隔開來的一棟棟排練間,雖然不起眼,但是在劇組正式開拍之后,戲要一個一個的拍的,其他演員就必須在旁邊拿著臺本等,有了這些排練間,至少可以讓他們在干等的時候,有個獨立落腳、慢慢揣摩的地方。
同上次拍《三毛》采用“錯開進組”的方式不同,這一次《電波》回歸紅星影視的一貫制作習慣,所有演員在開機之前就全部進組,直到其戲份全部拍攝完成才離開。
相比之下,李南池還是喜歡這種開始就全員集合的制作的方式,這樣每個人從進組后開始就可以代入角色,輪到他們站在鏡頭之前的時候,就可以隨時飾演。而錯開進組就勢必存在一個演員進入狀態的問題,像《三毛》里面侯老師是有牌照的一級演員,這種級別的演員可以隨時進入狀態,但絕大多數年輕演員并不具備這種能力。
不過呢,這一開始進組的人多了,拍戲時干等的人也就變多了,這會兒影視城管委會在攝影棚加設了這些排練間,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矛盾。
當下轉了一圈,等到早上十點這個整數點后。
張蘊雪、納馨、吉妍、柳輝等一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