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調整道具后。
李南池抽取掉木板,在肚皮上貼了一塊隔熱模,一層紅肉和豬皮覆蓋其上。
經過三道工序的阻隔之后,傳導到肚皮上的溫度維持在40度的樣子。
而且有一個好處是相比于木板豬皮道具下自己需要注意聽著烙鐵與血肉的“滋滋”音開始悶聲嘶吼,那么在借鑒“英叔和阿威隊長”的設計后,自己就可以根據及時傳導的溫度,及時在臉上做出撕裂的表情。這讓李南池對于受刑悶聲嘶吼的時間節點掌握,變得更加精確。
新豬皮道具貼上后,化妝組對豬皮表面和邊沿處開始進行膚色處理,接著套上一層被鞭子抽爛的襯衫,遮蓋掉豬皮粘貼的痕跡。
一切準備完畢后,烙鐵戲重新開拍
“池哥哥。”
回劇組公寓的路上,姜苗苗拎著一只手袋從后面蹦跳著過來。
姜苗苗最近晚上有追一部校園青春劇,連帶著給李南池的稱呼都變了,不知道這一頓稱呼能維持多久,李南池根據以往經驗判斷或許是該劇完結時,所以心中聽到這聲呼喚,平靜得毫無波瀾。
姜苗苗見李南池不理,果斷轉換話題,背著手感嘆說,“你今天演被烙鐵燙的這場戲,我看著都有些發憷。”
李南池聞言,嘴角開始勾起,這絕不是因為喜歡聽夸夸,而是他也實實在在的體會到自己演技水平的這種明顯進步感。
進步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相比較起來,李俠這個角色,與自己之前飾演的“地雷戰趙虎”、“地道戰高傳寶”這兩個角色是有很大不同的。
趙虎、高傳寶這兩個角色,都是有一套英雄動作模板的,可以稱之為“樣板戲”,自己只要照著印象中的動作去演就好,這些樣板動作并不是特別難學。
但李俠這個角色,對飾演者本來的情緒調動則提出了更高一籌的要求。打電報的動作易學,可是諜報過程中的情緒跌宕飾演,就不是簡單一句“照著學”就能學會的。
如果繼續以演“樣板戲”的路子去演“李俠”,那鐵定要砸。
好在,與人講戲是磨煉人的,好的演員不一定會是好的導演,但好的導演往往會成為一個好的演員,張國師、馮鋼炮、陳霸王等等,皆是如此。
在平常里,李南池按照印象中的一些畫面,對諸多演員講該如何在鏡頭前去演藝,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融匯學習的過程。
這種以導演身份、在對演員講戲過程中所獲得的潛移默化的演技進步,在今天飾演《電波》里李俠被拷打戲碼時,李南池是真切的感覺到自己意識代入的能力、情緒調動的速度有了明顯改善。
雖然今天運用體驗派的方式去進行意識代入,顯得有那么些用力過猛,但總歸是一個值得在屏幕上呈現的表演。
說起來。
作為導演,李南池還從沒對比過自己執導水平在導演圈所處的層次。因為沒有對比的必要,他深知自己自帶buff加成,可以保持穩定的輸出優質ip,他不懼任何大牌編劇和名導組合。
但作為演員,李南池卻是有在平時的接觸中,就像打卡牌一樣,去認真衡量自己演技所處于的層次的。這種對自身演技水平的衡量,是他判斷接下來是否啟動需要諸多戲骨級別演員的項目重要因素。
若是說,在《電波》開拍之前,自己的演技與京影出去的那些同門師兄相比,出校七年之內的,覺得自己可以完全吊打;七年到十五年之間的,可以略勝一籌;十五年開外的,則有些力有不逮的話。
那么,在隨著《電波》里種種場景戲的不斷推進,李南池覺得自己以往積累起的演藝底蘊,在這一部片子里,都得到了一次大練兵。
這讓李南池感到,按著這種節奏積淀下去,那么,在離開校門的時候,就可以開啟一些需要用到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