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
姜苗苗一把握住李南池豎起來的食指。
李南池說道,“首輪價,一個億是我的底線,哪怕是9999萬都不行,否則我寧愿壓著。紅星影視的格調不能低,低了,咱們樹立的高端精品口碑就要折扣了。”
有的東西,格調不能降。
對于李南池而言,自己親自下場的首部電視劇,首播價低于這個量級,以后再去做其他的電視劇項目,這價格怎么上去?
這單集售價就像起高樓,對于一個制作公司而言,一開始壘得高了,圈內此后的報價只能高于這個數,而不能低于這個數。
當然了,單集售價倒是其次,這正如姜苗苗所言的,自己作為圈內抗戰劇大導的臉面,一次出手,價格不上去,臉面往哪兒擱?
“老板,您的這個心理價,放在抗戰電視劇領域,感覺有些”
一旁的陳婷說話有點兒猶豫。
衛視可不是財大氣粗的視頻門戶網站,一個億的首播價,放在當下的抗戰題材電視劇領域,爆出去絕對是要驚世駭俗的。
但其實呢,對于紅星影視的人而言,還是有點兒小不理解自家老板要涉足電視領域的初衷的。這次運籌《番號》電視劇項目,紅星影視前后預計會投入進八、九個月進去。這同樣的時長制作長度下,自家老板拍出一部電影出來的票房是足以秒殺電視劇購片費的,以目前紅星影視打出的口碑,運作出一個超十億的電影項目出來并不是難事。
所以,拍電影難道不香么?
而且呢,紅星影視通過與黃飛的合作,已經形成了一種電視劇衍生機制,自家公司完全不需要這么“吃力不討好”的去做電視劇。
以陳婷、唐經等一眾紅星廠初期元老看來,李南池選擇在電視劇領域費力,只能歸因于自家老板不甘在電影領域的寂寞,想要在電視領域撥弄一下而已。
然而。
電視劇確是李南池既定發展戰略中的一環。
一來,紅星影視,如今在觀眾以及圈內人心目中,就是軍事抗戰領域的龍頭老大,但這著力的方向都集中于電影領域,電視領域是一直尚未親自涉足的。盡管黃飛此前執導的《嘎子》和《舉手》兩部抗戰劇是出自李南池的劇本,但圈內尚未看做是紅星影視的親自出手。
二來,《番號》只是紅星影視正式涉足電視劇領域的一道開胃菜,在這之后,一系列以《潛伏》為代表的頂尖諜戰劇、以《亮劍》為代表的頂級抗戰劇,都會在未來登上紅星影視的計劃列表之中。
另外。
拍攝電視劇,對于李南池而言,出于的并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多的還有社會效益。在李南池看來,以衛視為主要傳播載體的電視劇,在社會傳播效益上依舊是首屈一指的。
雖然目前電視劇在電視頻道的表現愈發收到視頻網站的沖擊,愈多資本對ip的開發也傾向于視頻網站,形成了所謂的“ip源頭+影視化+宣傳+銷售播出+衍生開發”大生態鏈。對比這網絡視頻領域的風聲水起,傳統衛視就像一潭死水一樣沉淀不變。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電視仍然是華夏國內千萬家庭的日常一物,或許,每家每戶不一定都有電腦、手機,通上無線網。可一臺電視,已經成為小康社會下每戶家庭的基本必備。
衛視的這種地面覆蓋力直接就體現在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之上,對于普通居民而言,或許不一定會上網看視頻。但摁下遙控器,在這些個衛視臺里面轉換時,看到有自己看進去的電視劇時,在未來的某一段時光里,這個臺就會成為這一戶家庭每日相約的對象。這也是衛視廣告費依舊保持著令人咋舌狀態的主要原因,亦是各購物節目層出不窮的原因。
正是基于這地面衛視成為每戶家庭日常生活難以分割的一部分,每戶家庭要看電影還必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