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昨天,那個夏天,微風吹過的一瞬間,似乎吹翻一切”
姜苗苗哼著一支暴風樂隊尚未發布的歌,拉著李南池的手,身前掛著一只相機,走在兩側都是紅色磚墻的石庫門弄堂里。姜苗苗把臉上的大蛤蟆鏡頂在鴨舌帽檐上,眼睛湊在單反取景孔前,不時的記錄下所見的景色。曲調很輕松,透露著她此刻的心情很輕松。
李南池今天是來考察《奪冠》這個故事拍攝場地的,一共是要考察兩個地方,一處是此刻考察的張園,另一處在康定路18號。
這是目前滬都這座日新月異城市里,石庫門弄堂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兩處地方,諸多反饋滬都沿革的片子,都會選擇在這里取景,《奪冠》這個獻禮故事片也不例外。
以前的時候,這里沒人要,里面的住戶都想著住進一條馬路之隔的南北通透大現代房里;結果其他地方的老宅弄巷拆著拆著,就剩下如今最完整的兩處,最后變成了買不起,也是非賣品的建筑文物群。
“還挺有味道的,這門窗上都掉色了,要刷新一下嘛?”姜苗苗瞅著這弄堂向外打開的木窗都斑駁了。
“不用,像這些電線桿、水表、電表等物件兒,還有那屋子里面的柜子床鋪等擺設,還要恢復到八十年代的樣式。”
“這周年獻禮片,你這取景斑斑駁駁的,帶著一股八十年代老味道的畫面,會喜慶?”
“原汁原味兒嘛,我有這個信心,用這一片場景展現出一個亮眼的故事出來!”李南池一只手在眼前拂過,言語間全是滿滿的自信。
“說起來,《奪冠》這個故事你為什么選這地方拍?以前有個拍女排的片子,就是在津門取的景。”
姜苗苗時看過《奪冠》這個故事劇本的,作為反應女排故事的取景地,她不明白為何選在這兒。女排取景地的地方很多,比如她說的津門,就是女排功勛者郎指導的家鄉。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們腳下這地兒跟女排奪冠可是有不解之緣。這里的人,組建過一支排球隊叫‘華嚴排球隊’,當時隊里有一位主攻手叫錢家祥,這位曾經就執教過國家女排”
李南池向姜苗苗解釋起自己選擇這取景地的原因。
“原來如此”,姜苗苗抬頭見著整條潤透著年代故事的弄堂,提議道,“我們找一輛單車騎吧,穿梭在這弄堂里面,肯定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