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怪異啊這次,難得在開拍前沒有任何風聲的,很不符合紅星廠的一貫作風啊!”
“哈哈,大膽猜測一波,池大不會是受邀來要個拍什么城市宣傳片吧。”
“”
不少網友直接在網上艾特詢問紅星廠,但都被靜默處理,這讓網友感到更加好奇。
有些滬都本土粉要來一探究竟。
結果,來到張園時,卻被主巷道口被城管充當的臨時門衛攔住。
跑到康定路的時候,發現那里對進出口也進行了封禁,保護委員會打出的對外名義就是進行為期四十天的保護性修繕。
沒有外來人的打擾,《奪冠》劇組就進入到緊鑼密鼓的拍攝工作中。
眼下拍攝的時節就剛剛好。
《奪冠》的整個故事時節本就是放在驕陽似火的夏天,現在這進入七月底的滬都,正告別了七月初的長江雨季,盛夏驕陽炙烤得青石磚路倒下一點水就能被吸收殆盡。這讓鏡頭下的人們,很自然的就能呈現出躲在弄堂陰影下搖扇納涼的景象。
在《奪冠》劇組全面啟動各項拍攝的同時。
不僅僅是李南池這邊,《我和我的祖國》其他六位導演也一早啟動了各自負責部分的拍攝工作。
從七位導演展開拍攝工作的時間線上來看,李南池是動工最晚的這一個。
不過盡管起步晚,但李南池在開機儀式上給自己定下的拍攝檔期卻是最短的。四十天,李南池準備用將近六周的時間,完成自己負責部分的《奪冠》拍攝。
這相較于有的已經啟動拍攝兩個多月的故事組而言,這時間上已經被壓縮得很短。原因很簡單,既有《奪冠》本身時長就二十多分鐘的緣故,也是李南池腦海中有著清晰的脈絡,并且樊魚、韓林在前期被接入紅星廠,各自對要飾演的內容進行封閉排練。
所以,放在眼下這部戲里,每一天都有實質性的進展。
同時,為了減少背景板人物組織上的麻煩,李南池大量使用了紅星劇組的人員,但凡是拍戲時雙手垂在一旁無事兒的,都被用上去輪了一遍。
這樣,就避開了大量群演組織上的耗時。
但《奪冠》這場戲所需要的場景式群演實在太多了。
即便是劇組里的工作人員都上去輪了一遍后,待到“弄堂鄰里齊看女排比賽”這場戲時,在這部戲里秉持著“一張群演面孔只用一次”的李南池已經無人可用。
對此,李南池早有對策。
為了最大限度的展現滬都八十年代那種處于改革浪潮前沿、與國際潮流接軌的弄堂生活味道,李南池祭出大招向自己母親搖人。
通過發動母親的社交圈子,一下子就拉來一大幫子閑著無事喝下午茶的人。
這些阿姨們,一口“阿拉話”標準范兒十足,她們很多人,雖是現在日子好過了,但在人生成長階段的那些日子里,猶然記得一些幾戶人家幾代人同住一棟弄堂的日子。
所以,這會兒,待這些人進組之后,氛圍很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