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叫做“木雪峰”的劇評人這樣寫道
“這種束縛,就像是一名劍客,在腦海中創造出精絕天下的劍招,但自身的身體素質卻有些駕馭不住這樣的劍招,但畢其一生的思想都已禁錮在這樣的套路之下,他所有的出招都將遵循這一個軌跡。”
“李南池這位導演就像是這樣的一名劍客,過去,他所倡導的‘紅星風格’甚至于開創了抗戰劇制作的新潮流,這樣的一種風格破除了以往抗戰劇僵化,成為李南池揚名立萬的根本。此后,一部部作品將這種風格發揚光大,也讓這位年輕導演的思維,愈發禁錮在這樣現有的套路里。”
“所以,我們看紅星廠目前的所有影視作品,都能明顯的感覺到一股濃烈的‘紅星風格’,沒有再次創新的突破,只有不斷在這框架內不停盤旋。”
“只是,相比以往作品里這種風格使用得行云流水,在《番號》這兒卻是出現了卡格。為什么這么說?”
“就看這場‘行軍鍋’戲吧,很明顯就是為凸顯‘紅星風格’而特意設計出來的。李南池將一只大鐵鍋玩得恍若在股掌之間,但卻也因為給了主角過大的光壞,突破了一個民兵隊長身份所能夠承擔的”
“私以為,李南池這位年輕導演,創作力依舊是有,但看上去已露出疲態,至少在《番號》這兩集已經出現了過猶不及的情節設計,一個民兵隊長的見識憑什么能夠玩弄鬼子于鼓掌?這已然成為觀眾肉眼都可以看出來的大漏洞”
“哼!”
李南池鼻子冷哼了一聲。
他以為這位劇評人能夠有什么讓人眼前一亮的見解,核心點不過還是抓著“李大本事、主角光芒過剩”這樣的一個點猛炒而已而已。但就是這樣一篇劇評,之所以被風控輿論組注意到的,就是因為超過十萬級閱讀量。
“不對。
李南池注意到,這篇劇評的時間,其實是來自于昨晚十一點多,這樣的一個時段正處于《番號》播出后的深夜口碑醞釀期,屬于自認為發現“《番號》大漏洞”的第一批人。
也正因此,這篇劇評才在這深夜獲得了大量的閱讀量,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
這樣看來的話,這位自己感到陌生的劇評人能在劇播完的第一時間寫出這樣一份稿子,不談是否有“炒飯之嫌”,效率上還是可嘉的。
“噼里啪啦!”
李南池伸手在鍵盤上,指尖敲擊,準備搜索這個劇評人名字。
“啪嗒。”
敲下回車鍵。
度娘搜索出了這個影評人過往的一系列戰績。
“喲呵,入行才兩年嘛。”
李南池看這位名叫“木雪峰”的劇評人,最早的一篇文章就來自于兩年前。入行雖晚,但寫出的劇評、影評數量就十分多。
“咚咚咚!”
敲門聲響起,陳婷手上拿著一份紅色的邀請卡走了進來。
“老板,這是明天的獻禮片研討會的邀請卡。”
李南池展開一看,就見邀請卡上鎏金倜儻的寫著“茲邀請李南池先生于1月3日上午八點在電影局參加獻禮片項目審核研討會”
“大家都是熟人,電影局還要搞得這么正式,電話都通知了,還要整這么一套。”李南池合上這份做工講究的邀請函。
陳婷笑道,“老板您常說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嘛,這也體現了總局對獻禮片這個項目的重視。”
“嗯,我收下了。”
“好的,另外,恭喜老板新劇收視節節高。”
“還節節高呢,我不相信你沒注意到網上一些貶低評論。”
“跳梁小丑罷了,自以為是。”
陳婷表示不屑,作為紅星廠首席聯絡官、紅星廠初創時的元老班底,她清楚的知道《番號》情節的整體規劃設計,所以心中穩穩的,一點都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