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抄刀整合的時候,李南池也參與過。
所以這會兒看片的功夫,他的目光除了停留在熒幕上,不時間也會打量坐在環形會議室的其他六位導演。
陳大導一臉莊肅,寧昊額頭照例帶著三條杠
當然,最聚光的還是管大導,嘿,腦門锃亮。
此刻,這六位帶著鮮明個人風格的導演,將他們的故事就融匯在所拍攝的故事片里。寧的幽默風,張的文藝風、管的生活風、陳的場面風
盡管當初的每個故事短片都是李南池的劇本,但整個拍攝過程都是每個導演獨立完成的。于是,這七個人,七種風格,就融匯到一個主題片里。
看上去并不突兀,《我和我的祖國》這部獻禮片并不是那種轟轟烈烈打鬧的風格,以時間為線的敘事風格可以容納不同時期的故事,自然也就能容納不同的風格進來。
全片兩個半小時多一點的時間,聽上去很長,但其實分攤到七部片子上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多分鐘。
因此,也沒這么感覺到時間的流逝,李南池就發現播放的片子已經輪到自己所拍的《奪冠》故事片。
輪到《奪冠》上映時,李南池即時收回了打量別人的視線。
眼神看向面前大熒幕上自己拍攝出來的這個以滬都弄堂為背景展開的故事片時,能夠察覺到來自其他導演大量自己的目光
長達兩個半小時出頭的時間里,在場的人是將七個故事片全部看了下來。
看完沒有當即討論,局內隨即是組織了一頓午宴,順道的,姜苗苗達到了此行最大目的。
吃完飯,在各自的休息間內,讓幾位導演準備一下下午的發言。熟悉的環境里,李南池在紙上寫下“濾鏡色彩,時長”兩個主題詞后,腦海中已經有所思量。
下午兩點,會議開始。
“都坐吧。”
負責本次組局的王局招呼了一聲,旁邊的工勤人員上來給每位導演和與會人添上茶水。
大家潤了潤喉,會這就開始了。
王局開了個場,言語精煉的立下基調
“明年十月,我們這部片子就要上映。現在我們是完成初稿,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來改正。各位都是咱們電影行業內的佼佼者,下午的時間,就請各位暢所欲言。贊美的話不說,我們只挑能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陳大導作為總導演,自然先說話,就聽他開口道
“嗯,我們只談專業,只對片子,閑話不說,那我就先說兩句”
陳大導一個人說了二十鐘,中途喝了五口茶,他作為后期制作的總把控人,要說的點是密密麻麻。
陳大導說完,鼓掌過后,出現了短暫沒人接話的狀況。
主要原因是李南池自忱最年輕,出于禮貌,他等著另外五位導演開口。
但是,他忘記了自己掛名總策劃,份量并不輕。這樣的場合,雖說是自由討論,但總歸說話也有個先后次序的。這無關僵化,也無關年齡,而是圈子生態固有的一個規則,在其位就能獲得相應的重視,這是對整個圈子規則的尊重。
短暫的停頓中,王局說道“南池,你是總策劃,也說兩句?大家都不要拘著啊,我們是自由討論、暢所欲言嘛。要是覺得這里不自在的,下次我讓人找個明清庭院哈哈。”
李南池點頭笑道,“那好,那我就接著剛才陳導的話,說兩個點。”
“第一個是濾鏡色彩,七個故事時代遞進,我們在呈現給觀眾,不應該僅僅是一開始留白敘述,簡單告訴觀眾這是哪個年代發生的事兒。還應該在色彩上體現出來,具體的效果應該是這樣以《上京你好》為節點,當觀眾看了這之前的《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后,再看到《護航》、《白晝流星》這些比較靠近現在的片子時,要能明確感覺到過去感和現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