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評人看不起商業片,認為這種爆米花電影毫無營養可言。
但尷尬的是。
這所謂看不起的商業片,在國內做得并不如意,甚至是讓人捂臉。
說起來。
當年,國內探索商業片的興起,還是當年張謀子用一部大武俠題材《英雄》推開國內商業片的新紀元。
那段時間,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如火如荼的集體下場。結果,包括國師在內,是產生了一系列的黑歷史、差口碑電影,成為導演職業生涯中抹不去的污點。由此,當年紛紛下場競逐的商業片模式,又陷入了重新冷靜。
而進入到奧運年之后,隨著好萊塢大商業片不斷進入到國內豪取票房,商業片這個概念又重新在國內熱鬧起來。但幾乎是都被釘在恥辱柱上,比如《山居圖》、《澳門系列》等等,大投資、大影星,上映前的造勢宣傳也如火如荼......然后,就是上映后的口碑崩壞。仿佛,國內商業片的發展陷入了惡性循壞模式。
所以,如何營造一部合格的商業片?
這其實是國內影界一直撓頭的問題。
又眼饞好萊塢商業片的大把撈金,想學,又畫虎不成反成犬,于是嘴上又說看不起這種沒有營養的商業片,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
直到前兩年的時候,張謀子這位當初推開國內商業片大門的導演,又用《長城》探索出一條中外合作的道路,似乎是找到了某一種商業模式的可能性。
現在,雷澤覺得,新春佳節里,紅星影視用一部《鋼鐵俠》,是展示出了自己對“商業片”內核的完美理解。
年輕人,厲害??!
“爸爸,鋼鐵俠跟飛機打起來了!”
一旁兒子的聲音,打斷了雷澤的繼續思考。
思考雖然被打斷,不過,雷澤關于這部《鋼鐵俠》的影評題目和評論深度,他已經想好了,就以紅星影視的商業片理解為題,從中汲對國內商業片發展的思考。
想好自己評論時的方向后,雷澤的注意力擺到眼前的熒幕上。如自己兒子所言的,兩架戰機正在以開火模式追繳鋼鐵俠。
只是,讓他錯愕的是,出鏡的這兩架戰機款式,如果他沒有看錯的話,是國內最頂尖的五代機殲20系列!
這是自己第幾次看到軍方頂尖軍事裝備了身影了?
紅星影視這到底有什么能量啊,這接二連三有國家隊下場助力的?
雷澤疑惑了。
但此刻更多觀眾,是認出殲20后的意外驚喜。空中的飛追鏡頭,伴隨著鼓蕩的背景,讓他們再次感覺到腎上腺素上涌的激動感覺......
“商業片的路數,紅星影視是做到了極致!”
在空中追逐戲落幕之后,很多圈內人,如是的發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