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穿著第一代公安干警服的人在院子里忙里忙外。
“是資料片?”
看到熒幕上這些畫面的時候,臺下觀影者心中都不約而同的浮現出這樣一抹疑惑。
應該是了。
盡管屏幕上冒出來的雪花已經盡可能的少了許多,但還是肉眼可辨的,這要是以現代攝影器材來拍,怎么也不可能有雪花出現。
隨著畫面播放的同時,說話的聲音也同時響起??吹较旅娴淖帜唬谙旅娴挠懊跃拖乱庾R認為這是以前蘇聯記者視角展開的畫面,或許這段冒出雪花的畫面就是當年記者拍攝下來的呢。
“同志,來借過,借過?!?
“建設局,趙鵬飛?!?
影迷頗有驚喜,聽這畫面里的聲音,還有當年的人在對話呢!
只是,忽然疑惑,這已經的記者照相機,還能錄音的?
這疑惑剛產生,眼前的色彩就開始變化:從黑白開始漸漸的泛黃,是那個時代的軍服黃。
隨著熒幕上鏡頭的一個搖擺,一個梳著大背頭的俄國面孔出現,沿著他手上的照相機,胡君飾演的公安縱隊領導腳步匆匆而進,一上來,說話作風就與那個時代的戰場軍人轉干公安的脾性!
這段過渡說起來似乎還挺復雜,但呈現在影迷眼前的就很流暢。
尤其巧妙的是,這剛剛冒出雪花歷史紀錄片里匆匆走過的工作人員,與變色后的飾演者們走路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就連手上拿的物件兒仿佛都沒有變!
這就讓觀眾感覺沒有任何過渡的突兀感,仿佛同一場景下有一道時空之門,歷史上的這些人一步跨出,就已是往后茫茫幾十年的玄妙。
“我槽!剛才什么情況?”
“你看到剛才這么過渡的么?牛逼炸天啊!”
“呵,這究竟咋來拍的???”
“嘿,這個過渡,厲害!”
這樣一個無縫對接的畫面過渡,讓現場觀眾贊嘆著,這種視覺上的過渡流淌難以形容。
或者說,觀眾是很難理解導演組是怎樣做到在海量資料素材庫里,找到與拍攝現場相契合的視頻資料的。
但事實上,這是以假亂真,除了一開始所展示的武器繳獲是選取的歷史照片外,人物活動的場景是拍攝出來的。
作為整部影片最先出場的一個故事片開頭,負責《前夜》的導演管滬當時與李南池交流之后,在后期是重新拍攝了十來條,最終定下的這樣一個版本。相比于原版,是改變了原版畫面色彩上的突然變化,多了一個漸變的柔和過渡。
坐在第一排中央,此刻可以清晰的聽到后面觀眾的反饋。
反響很好。
李南池知道,這樣的變動,無疑是開了一個好頭!
而這樣一個精彩的過渡開頭,也讓坐在下面的觀眾,心中有了更多期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