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的觀眾,不能夠不緊張。
此刻熒幕上,正是一幅熱火朝天的景象:小巷里的各家各戶,從家中拿出可以騰挪的板凳桌椅,很快在狹窄的小巷中搭建起一片觀賽席。
觀賽席搭建完畢,也就意味這個以兩個小孩展開的故事完成了初期所需的所有鋪墊。
接下來,就是故事中沖突的開始。
不過,與之前故事里的沖突主要是塑造感人淚點不同,《奪冠》的沖突是為“喜劇”這樣一個效果而服務的,而目的則是讓觀影席位上的大家歡笑起來。
一路播放下來。
效果如意料中的好。
或者說,小孩子演出來的喜感,天然有一股童真的加持,更容易逗笑觀影席位上的觀眾。
而且。
相比于言語表情上的逗樂,《奪冠》在造景上的幽默也費了不小的力氣。
正如此刻的熒幕上,就進入到一段歡快的故事情節——
小主角冬冬感覺自己就這樣抓著天線桿不動不是一回事兒,于是,眼睛一撇,看到旁邊掛著的腌制咸肉就是靈機一動。只見他一手握著天線桿,一手拿起晾衣架將掛在繩頭上的咸肉挑了過來,然后將這塊自帶重量的咸肉掛在了天線桿下。于是,在“重力作用”和“杠桿作用”下,冬冬一直需要握著天線桿的姿態終于可以解放出來。
可是,沒等冬冬屁股重新坐回到凳子上,一旁的屋頂上,一只小黃狗正瞅著在眼前不斷搖晃的咸肉,歪頭。
“要遭了!”
看到一只狗出現在鏡頭里,不少觀眾直接心中直接浮現出這樣一個想法。
果然,如他們心中所預感的,這只黃狗看上了這塊咸肉,然后,一口咬了上去,左撕右扯。
“哈哈哈!”
當看到小巷子里的人,隨著電視里的搖晃畫面,此刻國內無數院線之內的影迷,發出了哄堂大笑聲。
沒有夸張的表情,沒有搞笑的臺詞,但就因為一只狗在屋頂上左拉右扯,一群人在小巷中左搖右晃,大家就是忍俊不禁。
其實,關于這只狗,拍攝其中還有一些說法的。
這在拍攝的時候,堂姐李七月想要將她的二哈犬上去出個鏡,但被李南池拒絕了。主要考慮到這反應的是改革開放初期,這種二哈犬在國內估摸著還沒引進,這要是在電影中出現了,肯定是要鬧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