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資料,這次領(lǐng)兵過來參與拍戲可是上面派遣下來的任務,雖然于他而言只是奉命行事,但相比于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工程搭建、地方處突等常規(guī)任務而言,領(lǐng)兵拍戲卻是于他而言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也是他第一次接受合同任務。
之所以說是“合同任務”,是因為紅星廠在獲得上面的拍攝支持后,對于每到一處參與進來的駐地部隊,是與之簽訂了出演合同。而在費用標準上,也是按照人頭計,在通常群演的標準上是上浮了30,因為這些子弟兵在打仗戲上面,是具有著絕對的專業(yè)性。
李南池笑道,“哈哈,好,那各位就當作是一場演戲,只不過,是要回到過去年代的打法!”
招呼了一下前來協(xié)助的官兵,李南池開始踩點整個現(xiàn)場的籌備情況。
這現(xiàn)場,道具組的施工團隊與子弟兵們一道,是按照山勢地形,是修建出層層疊疊沙袋工事和坑道陣地出來,來自于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東方戰(zhàn)場常見武器陳列在其間。
這些武器道具,是紅星廠這么些年拍攝抗戰(zhàn)戲的積累,可以說積累的抗戰(zhàn)年代武器都可以開一個“戰(zhàn)爭武器道具展覽”了。
另外,在陣地的后方,還用木頭土塊搭建了一個“鬼子聯(lián)隊長的陣地指揮部”出來。
整體來看,可以說就是一方真實的戰(zhàn)場!
就在李南池這眼下打量首場戲陣地的時候,李友兵、占偉華兩位演員走了過來,前者在劇中飾演的戲份自不用說了,后者飾演的則正是張大喵。
兩人已經(jīng)是穿著一身的八路軍服,進組后就在片場感受角色,因為開機后的第一場戲,就有他們的出鏡。
李南池招呼了兩人,然后坐上三輪助力車,攜著一同往生活區(qū)過來。
《亮劍》的隨組演員此刻全在這里,見導演李南池到來,都從帳篷內(nèi)走了出來。
李南池抄起一旁的大聲公,問道“怎么樣,在這里生活得還習慣吧?我要說的是,劇中有很多這樣的野外戲,所以,這樣的戲外生活條件,大概就是眼前這樣了,有沒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演員中有人回道,“挺好的,這帳篷里,干凈也通風,晚上還有冷氣供應。”
李南池笑道,“過了明天,二十號早上,我們就將正式舉行開機儀式并拍攝,所以,大家伙就抓緊時間,不適應的暫時也沒更好的辦法,那就只能在拍攝中適應了。”
大家伙聽到后半句,都樂了。
當下見完面,李南池來到自己的帳篷處。作為導演,他自然理所應當?shù)氖菃为氁粋€帳篷。
掀開門簾,帳篷內(nèi)的生活設(shè)施是一應俱全,大概八平米的樣子,高度有三米,所以人處其中是并不覺得受到壓迫的。
帳篷的地上還鋪上了防水層,靠著一邊放著折疊床,按照李南池的要求,上面單鋪了涼席,棉被整齊的疊放在一角。床的另一側(cè),擺放著一張工作臺,擺放這一臺可供導入監(jiān)視器片子的電腦。工作臺的旁邊,則依次整齊擺著鞋架、盆架、衣架和水瓶等。
另外,帳篷頂上,開著一塊透明的窗戶,白天可以讓陽光照耀進來,晚上也可以將懸掛下來的拉鏈拉緊,方便睡覺。
李南池的這頂導演帳篷,可以算是整片生活區(qū)的“豪宅”,其他方艙帳篷里都是上下床,一個帳篷里通常是四人配置,為了讓演員之間能夠入戲,劇組在安排床位的時候,還讓有對手戲和搭檔戲的演員是盡量睡在一個帳篷里。
例如,李友兵、游力、王全友三位“晉西北鐵三角”就住在一個帳篷里,不過與劇中軍校宿舍僅有這三人所不同的是,這會兒舍友里亂入了張廣北這位“云飛兄”。
要說整個帳篷環(huán)境唯一有點缺憾的,就是通風機和供冷機在運行時,會有一定的嗡鳴噪音。不過這是小問題了,看了這一圈,李南池點頭表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