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苗苗在劇組待了有近一個月的時間。
她能在劇組待這么長時間,是因為家里的崽子每頓餐食已經是米粉當食物,再配上奶粉,這讓姜苗苗從日常帶娃中解放了出來。
這近一個月的時間里,《亮劍》拍攝平均下來是以一周拍攝出五十分鐘片長的速度往下推進。這樣的速度并談不上快,在三天一集的劇圈主流速度下,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緩慢了。
但紅星劇組確實在忙個不停,也并非是劇組所有人拍攝和工作效率緩慢,而是《亮劍》一大半部分充滿了戰爭場景戲,紅星劇組奉行的又是“在一片區域就將涉及到的部分全部拍完”作風,所以大批量的戰爭戲拍攝任務下,除生活性之外的每一場次開機,都需要耗時大量的準備時間。
而在一個月的拍攝后,劇組是再次準備轉場,轉場的目的地:是晉省的平遙,拍攝與劇本中平安縣城的相關戲份。
趁著轉場,在劇組待了一個月的姜苗苗亦是離開了劇組。說起來,姜苗苗本來是想跟著去平遙看一圈的,但她的愿景不合紅星劇組的當下計劃。
因為攻打平安縣城絕對是全劇中極其亮眼的一場大戰役,但除了攻打平安縣城這樣一個主體戰役之外,涉及到的相關阻擊性戰斗也并不少,甚至還包括云飛兄的三五八團也幫了回場子。所以,劇組是要在轉移向平遙古城的一路上,將這些相關性的支撐戰斗給拍攝完成。
所以,這就注定著劇組不是坐上汽車就直接呼啦啦去平遙縣城的,迎接劇組的,又將是長達十天半個月的野外移動拍攝時間......
半個月后。
有那么些風塵仆仆感覺的紅星劇組,在頭車的一個剎車后,是看到了橫立在不遠處土地上的平遙古城。這是劇組欽定的劇中平安縣城拍攝地,針對《亮劍》劇中諸多拍攝地的選址之前,紅星劇組的事先踩點是選擇了這里。
“咱們這整個城墻,據考證是在西周年間就有考證了,正式的成型是在明洪武年間,整個城墻的垛口據不完全統計是三千余個,眼前的這樣的敵樓有七十余座.......”
站在城門下,歡迎《亮劍》劇組到來的城墻管委會的一名副職小領導,在打完招呼后,是向攜帶劇組而來的李南池介紹著眼前腳下的城墻。抬頭看,城墻的一處洞門之上,已經是出現了民國版“平安”字樣。
而在不遠處的空曠地帶,同樣是出現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城門樓——這是紅星道具組的杰作,到時候拍開炮戲的時候,肯定是不能在真城門樓上去安放炸藥的,所以道具組是在距離城門不遠的地方是按照1:1的比例建造出了平安縣城的城門樓這一段。
此刻站在城門樓上,看著劇組有條不紊的在片場上開始布置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拍攝物件兒,聽著關于平遙古城墻的介紹后,李南池笑著與其握手道:
“選擇這里作為《亮劍》的場景拍攝地,就是因為我們注意到這里的悠久歷史以及紅色歷史,南側城樓這一段的封鎖會對游客造成一定困擾,感謝管委會方面的理解與支持,替我向程主任表達我的謝意?!?
誠如李南池所言的,在紅星劇組抵達之前,城墻的西南拍攝段就掛上了暫時封閉的告示,這當然會給當地習慣了傍晚時分吃完晚飯后,喜歡在城墻上散步一段的當地居民帶來不便。但也正是因為這則通告,讓當地人明白紅星劇組要來了!
傍晚時分。
得知《亮劍》劇組來到,古城內不少聽聞風聲的群眾來到已經圈起來的片場,想要拍照打卡。
例如,在逗音這種短視屏傳媒軟件上,將定位鎖定到“平遙”,就能看到這樣的一幕場景:手機鏡頭之下人山人海,不少趕熱鬧的民眾舉著手機擱著柵欄,拍攝著片場里面的場景。偶爾遠處會有一個演員模樣的人走出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