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血戰趙莊的戲是拍了八天的時間。
盡管有疲憊,但更多的是興奮,這樣的大戰役的戲份拍攝,擱在圈內的抗戰圈,都是屈指可數的大場景!
當然,在拍完之后,紅星劇組的眾人也有一種解脫。
這之所以是解脫,是因為這場戲也是《亮劍》部分的最后一場大戲,這場戲下來之后,《亮劍》將進入到后期拍攝階段,而這后期拍攝階段的重心亦是會從戰場轉向生活戲......
轉眼。
來到十二月。
金陵城有個軍事指揮學院,撇開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不談,校內的建筑群都很有民國色彩。最為顯眼的一棟主教學樓,是一棟棕紅墻角、黛色的墻壁建筑。建筑的大門是外挑出來,很有雕梁畫棟的古色古香感,兩邊的立柱彰顯著時光的斑駁。
盡管一墻之隔的外界已經是高樓大廈疊起,但是學院依舊保留著許多原滋原味的味道,每天清晨,影影綽綽都能夠聽到整齊的跑操聲響。
而就是在這冷風蕭瑟落葉凋零的十二中旬,一輛輛大巴和滿載著拍攝器材的兩輛大集裝箱貨車就駛入了這片學院之內。卡車上還帶著一股硝煙的味道,這是因為劇組剛從一處炮兵部隊的真實演習現場出來!
在學院墻角的空曠地帶,此刻,領頭的大巴車緩緩停下。
車門打開。
身穿羽絨服的李南池率先從車上下來,一下來,就握住了來自于院方管理者的手。
“歡迎啊,早就聽聞李導你的抗戰戲,是咱們國內的頭號抗戰片擔當嘛,《亮劍》這本書寫得是真的不錯。”
“過獎了,我要感謝院方的大力支持。這一路拍攝下來,要是沒有友軍的幫助,想要完成《亮劍》,就很難吶!”
李南池的感謝依舊熱情。
因為《亮劍》接下來,就將會這方學院之內,完成整個軍事學院戲的拍攝,這沒有院方提供的支持,那就得自己1:1的去建造一個場地出來,那就很麻煩。
而院方領導的客套也并非全是客套。
看到了《亮劍》這本書的時候,這位院方管理者就和京城的那位一樣,心中同樣生出一股欣賞的喜悅之前。在他看來,這樣的一部電視劇,能從抗日戰場拍到解放戰場,再到最后解放后事跡,這種一部劇縱覽一段時代的豪氣,讓人熱血,也讓人佩服!
好的書籍與人共鳴。
尤其是身為軍人而言,當能看到一部極其優秀的抗戰故事時,這種共鳴的感受更為呈現幾何倍的擴大。
其實,這也算是紅星廠上下聯絡時的一個小竅門,就像這次同金陵的這方軍事指揮學院搭上線一樣,紅星影視會主動在一系列材料中附送上一本《亮劍》內刊書籍上去。
在紅星廠看來,在用人脈打通方便關節的同時,若能以實力拉近心理距離,這對于劇組開展實地工作會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當下。
劇組人員是挨個兒從車上下來,先是在帶領之下,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拍攝場地進行了第一次走訪和實地查看。
這會兒的劇組演員規模已經是少了許多,事實上《亮劍》這拍到現在,劇本中的不少角色已經是死的死,走的走,剩下來的演員面孔已經是屈指可數。
眼下劇組的規模少的也不僅僅是人了,還有一些生活上的設施。例如,這跟隨了一路的方艙帳篷就是全部被打包送回了紅星廠。在這接下來的住宿問題上,既然是進入了大城市,自然就沒有繼續睡方艙帳篷的道理了,學院內也沒有那么大的場地去安置這些帳篷。
所以,這到來的當日,劇組沒有拍攝,在走訪了一下拍攝環境,跟院方見了一下面之后,劇組開始先收拾一下住宿問題。學院方面倒是很愿意容納紅星劇組這一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