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事情商量辦妥以后,已經是下午四點。
而這下午四點,也到了誦經的時刻。
眾人為老人請和尚誦的這一種經是從現在的四點,一直誦到凌晨,而后的第二天誦一天,便到了老人下葬的時間。
所以,一切都顯得那么莊嚴,因為一切時間加起來根本不足一天一夜。
作為老人子孫的他們,根本不愿意有半點松懈,因為這一松懈都可能是終生的遺憾。
所以,和尚穿著僧袍為逝者超度念經,而老人的孝子賢孫們便跪倒在那干草之上,一起為逝者禱祝。
……
時間還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轉眼間一天便都結束了,而諸多鄰居都已經離去,而念經的和尚則在幾間房間里休息。
但是,大小眾多兒孫們都不能睡覺,他們也沒地兒睡覺,他們只能窩在那干草之上,稍微地瞇一會兒。
……
時間就這樣流逝著,轉眼間便又來到了白天,這一天是老人真正的祭禮,在這祭禮之上,會有周圍村子里的鄰居們和全部親朋好友都前來給老人吊唁,送老人最后一程。
而這一天,也是老人下葬的日子,和尚念經的氣勢和程度也是最大的,因為他們拿了東家的禮錢,怎么也得盡心盡力啊。
和尚們在專心地念著經,客人們來來往往,都前來向老人禱祝。
時間在眾人的消磨之中來到了下午,來到這下午,客人們也來的差不多了,而停留下來的多是老人的孝子賢孫和同村幫忙的鄰居們。
下午三點多,經已經念的差不多了,和尚們就等著將老人下葬了。
飯吃過以后,眾人便收拾東西,真正到了該下葬的時候了。
而越到這個時候,老人的孝子賢孫們也就越來越悲傷,因為這一段時間在農村稱為“送喪”,是最悲傷最難過的時候。
要將老人下葬,最重要的是先要將老人請進壽材,然后給老人鋪滿被褥;而在蓋上壽材蓋子之前,是要請所有的孝子賢孫見老人永生永世的最后一面。
所以,子豪和其他親人一起,挨個看向躺在壽材里老人,她老人家還是那樣地耳慈面善,非常和藹地躺在那里。
而究其原因,都是老人的兒孫們對老人的孝順,在這炎熱的夏季,老人去世之后,不要說三天,就是一天也會召開蒼蠅蚊子,甚至氣味也會變得不堪入鼻;而老人的兒孫們,為了讓老人能夠舒舒服服地離開,他們便為老人租來一個保溫棺材,在老人逝世剛剛斷氣之后便把老人裝入保溫壽材,而在臨蓋真正的壽材蓋的時候才把老人從保溫壽材中請出來;所以老人此時就像睡著了一樣,還是那樣地慈祥善目。
子豪跟著父親走過去,看到靜靜地躺在壽材里的祖母,心里難過極了,他怎么也不愿意接受,這是自己最后一次見奶奶了,他根本不愿意離開,根本不愿意結束這一動作。
可是,這怎么能可以呢?一來,子豪的后邊還跟著人,子豪不能堵住他們;二來,老人躺在壽材不蓋壽材蓋子的時間不能過長,并且在看老人的時候還不能哭泣,因為老一輩人說如果哭泣,時間過長對逝者和子孫都不好。
所以,村里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看到子豪好像是停住了腳步,他便對子豪說道:“子豪,孩子,看了以后快走開,不要停在那里。”
而等所有的子孫看望完老人以后,他們需要去大門外邊,跪倒在大門外邊,看著眾位鄰居們將壽材從院子里抬出院子;而那些蓋壽材的任務,則要交給鄰居們,因為子孫們根本狠不下心去那樣做。
子豪跟著他們走出院子,跪倒在大門前,給老人燒著紙錢;而這個時候的子豪,心里特別特別地難受,他想著,自己再也沒有奶奶了,再也沒有奶奶疼愛了,他不知道沒有奶奶呵護和疼愛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此刻子豪的心,就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