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不停蹄,兩天后等鐵器廠湊足20口鐵鍋30個鐵矛頭以后,思鄉號帶著咸魚,粗鹽,木碗等貿易品又乘風破浪去往入海口村寨了,這次把“剔熊大師”那山程帶上了,他們家是黑龍江的少數民族,這邊離黑龍江近,也有可能交流。
因為這次是側逆風,所以,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才到達入海口村寨。
這次村寨的人發現他們來了沒有慌亂,就幾個人劃著樺皮船來到船邊上,頭人老頭也過來看貨物,日本人過來擔任翻譯,這一次他們直接就是看鐵器,王啟山拿出一個鐵鍋和一個矛頭交給頭人看,頭人看了驚喜不已,催促日本人交易,但這次王啟山以毛皮上次沒賣出去,不想多換毛皮為由,就拿三口鍋十個矛頭交換十張貂皮。
正好那山程在旁邊,聽頭人說話有黑龍江那邊郝哲族的音調,正好他懂點,就連說帶比劃的和頭人交流起來,那山程說海西那邊皮子更好更便宜,不想和他換了,除非他有牲畜。頭人一聽就不干了,非得多換點,雙方僵持不下,最后那山程妥協,說現在他們沒人干活,想換點人,就換那幾個日本人回去當牛馬干活。
頭人想一想有些意動,獅子大開口五個人要十口鍋,但那山程不同意,咬死就給五口鍋。頭人同意了,但最后臨時變卦,多要了兩個矛頭。
交換信息傳出后,村里的有些人意動了,上次穿皮甲的一個壯漢劃船過來,非要賣給社團一個女人和兩個半大孩子,原來這個女人因為兩村沖突被搶過來的,這個女帶兩孩子,成為男人的戰利品,當老婆一年多了,生不出孩子,不想要了。那山程連連搖頭,最后架不住死纏爛打,以一口鍋的價格換了。
完事那山程告訴他們,以后跟別的村干仗,抓到的人別打死了,統統可以換鍋。
離開入海口村寨之后,趙鑫決定到海對面看看,大部分的貨物沒有換出去呢,只是船上多了八個人,有點擠。
到對岸是切風過去,這是思鄉號第一次跨海峽航行也不敢太快,不過還好,海峽里沒什么風浪。第二天的上午就看見陸地了,
思鄉號沿著海岸線慢慢尋找,趙鑫一路上記錄坐標,規劃航線。沒過多久就發現一個河流入海口。
趙鑫命令船只小心測量水深,沿著主航道往上游走了大概不到半天就發現一個村落,村落的看見船到不是很驚慌,可能他們習以為常了。
船停在棧橋100米的地方,有人劃著樺皮船過來了,那大翻譯官馬上打招呼,這里可是離他們家鄉挺近了。
他們對船上所有的貨物都感興趣,鹽和咸魚也不例外,也是,這里離外海很遠了,他們吃的鹽也要從外面買。那個聯絡官欣喜的讓他們把船向棧橋靠過去,趙鑫猶豫了一下,看周圍也不像有重型武器的樣子。就讓船靠過去了,但留了一手,讓司馬謙把裝了彈的滅火炮帶到甲板上。其他幾位船員拿著火銃站在船舷邊。
船靠岸以后,只見村寨里一大群男人帶著刀箭就沖過來,司馬謙不想傷人,不緊不慢的把滅火炮口對準棧橋邊的一個裝著狗的籠子,點火,只見“轟”的一聲,狗籠子四分五裂,鴿子蛋大的石子砸在地上激起大片大片的煙塵,里面的惡狗大卸八塊,狗血四處崩散,竟然把揚起的煙塵染出粉紅色,是要多慘有多慘。看見這一幕,這群人齊刷刷站住,楞了一下,又哄的一下回去了。
過了不一會兒頭人又帶著同樣的一幫人拉著貨物出來做生意來了,真是讓船員們哭笑不得。
在滅火炮口的注視下,就在棧橋上擺開了地攤他們多數人竟然對鹽和咸魚感興趣。趙鑫驚喜的看到,這些在入海口村寨不值錢的貨物在這里竟然能換珍貴的毛皮。
頭人過來套近乎,說他叫根特爾,還問那山程是從哪里過來的,還有剛才那個大銃賣不賣,那山程鄙夷的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把那個叫高橋秀家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