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的窩點了。”趙鑫自信的回答,不一會,從島上出來幾艘船,思明號輕盈的轉舵,往遠處飄走了,看得島上的人一愣一愣的。
過來都是順風,一日后,船經過高橋的老家對馬島,趙鑫說“等這次任務完成,你回家看看吧”,高橋說“我當初出海時借了很多債,估計老婆和孩子受牽連了,也不知還能不能找著他們。”,趙鑫黯然,“那就找找,可以向社團申請貸款,把他們贖出來。”
“啊,要給社團添麻煩了”高橋很激動。趙鑫說,“等這次任務完成吧,完成了以后,你也可以分點紅,再貸點款,能湊齊吧,也不急于這一時。”
又過兩天,思明號到達日本九州的長崎,高橋找到以前做走私貿易的一位商業伙伴,這位伙伴因為聽說是鐵器,不敢接,在長崎做鐵器也是需要門路的,于是介紹了另一個人,那人竟然是一個明國人,這人名叫董文祥,是一個牙人,也就是買賣消息,牽線搭橋的,一聽說有一萬多斤鐵錠,還不以為然,畢竟也不算多,但看了高橋帶來的樣品,他神情立刻就凝重了“此鐵甚好,聲音清脆透亮,稍加鍛制,便是百煉鋼鐵,此物邀天之幸,能得幾百斤就是造化,你說得竟然有萬余斤?”,“此乃海外寒鐵石所煉,在極北之處海底下,說起來也是艱難,我族馴服海獸,從海底捧出鐵石,方得如此之物,這也是多年積累啊,只想賣個好價錢。”劉星林一本正經的胡謅,心想自己的鐵得對方這么看重,福山的價賣低了。
董文祥半信半疑“果真那萬余斤全是如此”,“那是當然”劉星林回答。董文祥也沒有多說話,拿著樣品匆匆告辭,應該是去找買家去了。
當天黃昏時分,董文祥又匆匆找來求見,“我們東主李公子想見幾位,不知幾位可有閑暇?”劉星林也沒多話,應了邀請,帶上高橋和劉云飛兩人,隨董文祥前往。
原來這個李大公子是著名海商李旦的兒子,名叫李國助,他父親現在歲數大了,把事務逐漸轉給他了,他是長崎最大的鐵器貿易商,明國來的鐵器基本被他們家壟斷,此次看見董文祥的樣品,便馬上請劉星林他們過來。
見面之后,雙方也不怎么客套,直接談業務,“貴社鐵器以后送來長崎,須全部賣與敝號,按長崎時價高一成結算,如何?”
劉星林琢磨,自己對長崎也不是很熟,與其投入精力在此開拓市場,不如把眼光放到大陸,交給他代理也是可行的。
但劉星林并沒有應承,然后談到銷售數量,劉星林想了解市場,而李國助只想奇貨可居,劉星林一看,這鐵質量太好也是麻煩,他一年只想賣幾萬斤,賣高價,搞饑餓營銷,無奈自己把牛皮吹出去了,說什么寒鐵稀少云云,也只能暗暗吃虧,量上不去就賣價格吧,也不說話,瞟一眼劉云飛,劉云飛知道該說話了“按普通鐵上浮一成,這個本都不夠啊,這可是極北之地的海外寒鐵啊”,然后吹噓一下多珍貴云云。最后討價還價之下,按上浮5成計價。
又談起其他買賣,聽說有毛皮,李國助也想吃下,他心想,現在日本控制貴金屬出口,雖然他有門路,但畢竟不能太出格,其他俵物銷量有限,所以,回江南的船貨物不足,而且因為戰爭,貂皮等物在江南格外緊俏,所以,他也嘗試交易,而劉星林呢一想,這樣也好,省得去江南一趟,又節省時間了。
雙方又討價還價一番成交了,劉星林把所有的毛皮都賣給李國助,換取了一部分糧食,硝石,硫磺等物,剩下的交易銀兩存在長崎的錢莊。跟李國助又約定好了,等回來時要采購一些物質,并給了一張清單。
李國助自是欣喜,這是兩頭賺錢啊。
接下來閑談中,李國助詢問社團下一站目的“我等下一站去往遼東,聽說遼東戰亂,百姓水深火熱,我們想招募一些百姓去極北墾荒,雖然那邊氣候寒冷,不宜種植,但捕撈,狩獵還是能養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