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打開了,里面有一腦袋的鯨腦油,這個東西可是好啊,可以做工業用的潤滑油,也可以賣。
鯨肉將被腌制起來,作為以后的食物,至于不能腌制的下水,收拾收拾大伙也能吃幾頓吧,中國人在吃上可是能變著花樣的吃呢。
鯨魚身上的軟骨和鯨須是制作弓箭的材料,留下來以后可以作為一個產業,制成弓箭賣給土著人。身上的鯨蠟可以用來做蠟燭,這是一條年輕的鯨魚,還沒有產生龍涎香,很遺憾,最后剩的鯨骨還可以賣給團結莊園用于給農作物當肥料用。
思鄉號則不管這些了,第二天又風塵仆仆的出海,往北而去,這次出海王啟山沒參加,他準備等俘虜船修好后繼續捕鯨事業,帶隊的還是蔣英文,這次的任務是沿庫頁島西岸直到黑龍江口探索和貿易。
老鄰居入海口村寨那兒就不去了,他們的好東西都被換完了,估計現在還在苦逼的狩獵,以便積攢毛皮用于交換更多的物品。
再往北的海岸線就是平原的海岸線了,沒有什么優質的海港,跟幾個村寨的交易也就是劃著小艇進行,倒是那鐵器,咸魚等交換了不少鹿皮和貂皮。去年遼東那邊戰亂,好多毛皮商人沒過來收皮子,所以這些村寨有些存貨,這次全部出給思鄉號了。
慢慢的進入海峽了,在庫頁島的海岸邊已經能看見對面大陸。海峽的水流也越來越快,加上南風天,象箭一樣穿過韃靼海峽,來到黑龍江的入海口。
在入海口附近有索倫人的幾個部落,這個地方現在叫廟街,名義上還屬于明朝,但明朝的統治早已經夠不到這里了。
這一片土地崇尚武力,敬畏強權,所以,每到一個部落進行交易,蔣英文都讓船員進行軍事演習,比如用滅火炮炸魚,用手銃打鳥之內的,跟動物一樣,把牙齒漏出來。
效果是杠杠的,所有交易的部落都收起別樣的心思,只能規規矩矩的貿易,也收了不少毛皮。
黑龍江入海口太靠北面了,而且沒有形成三角洲,農作物幾乎不能生長,社團在此也沒法殖民種地呢,將來如果有余力,在此設置一個商站,可以輻射上游,用于收購毛皮等特產還是行的,但現在嘛,還是洗洗睡了吧。
現在海峽水流很急,而且往南有逆風,從海峽回程比較困難,于是,跟索倫部落交易完,思鄉號繼續往北走,等到大陸北端再繞過庫頁島,從島嶼東部海岸線南下。
而在基地那邊,俘虜船已經修理完畢,船上的日本人俘虜四郎參與修理的,他沒有苗字(姓),林教授就起名徐四郎,跟徐秀吉他們一樣。
這艘船被王啟山命名為思北號,臨時擔任這艘船的船長,計劃前往外海捕鯨,也做好了貿易的準備。
這次運氣不好,路上倒是看見幾頭鯨魚,也不知是不是“王三炮”名頭太響還是殺氣太重,鯨魚始終不接近思北號,駕船過去,鯨魚也跑遠了。故而沒有收獲。
而王啟山干脆行船到了海西,沿著海岸線去尋找上次的入海河流。
因為知道地方,倒是很好找,船還是沿主航道上去到原來那個村寨,村寨的頭人很熱情,沒辦法啊,打狗炮太嚇人,誰也怕被打成碎肉啊,這個村因為上次交易過一次,還沒攢夠存貨,也就沒啥可還的,這次知道頭人的名字叫朱爾根,他說又有勞務可以輸出了,這次是三個男子。也是朱爾根和別的部落戰爭搶來的,留在村里怕他們叛亂,還不如賣掉換點東西,不過王啟山讓先不交易,因為他想去上游看看,甚至把上次買回去的巴爾虎帶著了。
朱爾根也看見巴爾虎了,這廝恬不知恥的還跟巴爾虎打招呼,拿出長輩慈祥的、情深深的問候,還告誡他過上好日子別忘了他云云,搞得王啟山一身的雞皮疙瘩。
船繼續向上游行去,王啟山問巴爾虎這條河的名字,巴爾虎說叫率兵河,王啟山聽巴爾虎的發音,心想,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