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說道。
“正好我也沒吃,一起吧。”
王啟山作為基地長官,遼海的一把手,吃小灶的待遇還是有的,廚師把飯菜都熱好了,多一個人就是添一雙筷子的事。
“哎呀,遼東灣里沒有基地就是頭疼啊,從那里,自己的船過來還要4天呢,別說高麗船了,得8天,遇上點事,夠咱們跑到大員了。”
“要不就不讓高麗船跑遠道了,就在遼海上咱們的船,”李永華說。
“全部船對船駁接操作難度大,而且船的時間也不一定剛剛好,工作量太大啊,你看,到地方要等高麗船過來裝糧食,而船不一定剛剛趕到,船到了把糧食轉過來,工作量不小吧,回頭還得等裝移民的船過來上船,實際操作是特別費時間。”王啟山無奈的說,“要是有手機就好了,提前電話溝通,在哪個海域幾點到,這樣就能省時間哈。”
“那遼河河道咱們的運輸船能進去么?”李永華問。
“裝船那個地方海船到不了,海船能到的地方全是沼澤海灘,沒法建立港口。”王啟山說道。
“要不干脆跟建州部說一聲,就在蓋州設一個港口,從那里中轉移民,對了,明軍水師過來了沒有?”李永華出主意。
“我讓金敬啟出面,靳云來給找的關系,買通了負責遼河口巡邏的一個水師守備,他們船過來時會提前告訴我們,我們躲開就是。”王啟山思考著,“如果使用蓋州港,就更礙眼了。”
“既然買通了守備,那么轉船的工作直接進入遼河里面干吧,遼河河口太大,船有可能走失,遼河主航道應該沒問題,專門指定幾艘船維持秩序,制定裝船計劃,只能從流程上改善了,盡量用大船送移民。”李永華出主意。
“也就這么辦吧,那高麗船就不讓他們跑長途了?”王啟山說。
“還是可以跑的,一條船少裝點人就行了,不過費用就高一截。咱們自己的內河船到了么?”李永華問。
“到了,在遼河里面轉運呢,咱們船靈活,轉運速度快。”王啟山說道。
“對了,問了這么多,現在這個計劃轉運多少人了?”李永華問道。
“已經開始半個月了,轉運了3000多人過來”,王啟山算道。
“唉,速度還是慢啊,得加快速度。”李永華算道,“象現在這樣封凍之前能弄出五萬人就是一大關。”
“這個是剛開始嘛,如果正常了,入冬之前十萬人以上還是可能的”,王啟山合計了一下。
“那距離15萬還是有差距啊?”
“只能加船加人,自己人也上,顧不得韜光養晦了,再調30艘平底船過來,黃海波浪不大,平底船開到白翎島也沒問題。”
這頓飯兩人也沒有吃好,光顧著說話,吃著吃著飯菜都涼了,最后又重新熱了一下才吃飽。
第二天一早,剛剛升起的太陽給碩大的明珠號投下一個剪影,工作人員已經組織移民登船。登船完畢后,明珠號將馬上騰出泊位,離開港口,李永華也顧不上歇一歇,馬上就得奔赴大員。
而王啟山也早早起來了,會同工作人員去查看倉庫的庫存,合計著這點糧食能吃到什么時候。
“咱們本部種的土豆還是比大員土豆要大個啊!”王啟山手拿著兩個土豆自言自語的說。
“但還是大員土豆產量高,那邊一年能收好幾撥。”拿著筆記本的齊金寶跟王啟山說,“本部的土豆雖然大個,但只能收一季啊,單產還是低。”
王啟山往本部方向望了一眼,嘆了一口氣,而身旁的齊金寶知道他為什么,“長官,不行回本部一趟吧,再有兩月,你該當爸爸了。”
王啟山怔怔的站了很久,失神的望著遠方,良久之后說,“小齊,明天出糧出東一庫的吧,那邊存放的糧食還是去年秋季的。”然后轉身走了,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