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天啟皇帝也在關心金啟錢莊的新難題,這天正拉著魏忠賢問呢。
“皇上,金啟錢莊賬上的錢太多了,連錢莊大掌柜李全雙都沒想到會攬過來這么多的存款。”魏忠賢苦笑著對皇帝說道。
“哦,這是好事啊!攬了多少存款?”天啟皇帝很詫異。
“已經有兩千二百萬兩銀子了,皇上,原來琢磨也就弄個七八百萬兩就差不多了,誰知能有這么多人來存款,現在放貸僅僅放出去三成的錢,那個小李子都心急如焚了。”魏忠賢說道。
“嘶!才一年多時間而已,就攬下這么多錢,而且還沒處花,這天天都得給人付利息啊!”皇帝也頭大了。
“現在所有的團社貨物都從錢莊走賬,也放出去一些貸款,最大的收入來自手續費和保費,現在已經開始發放一些移民貸款,待移民到達大員馬上就由北海鈔行直接轉款給錢莊還清貸款,風險倒是不大,但是貸款時間短,收益也有限,還好去年河南那邊遭了災,不少人找著出路去了海外”魏忠賢說道。
天啟皇帝打斷了他,“嗯,這遭災怎么就還好了呢?”
魏忠賢趕緊打了自己的嘴一下,“瞧老奴這張嘴,那旱災真讓人痛心吶,好多百姓背井離鄉去了海外,不過遭災之地沒有發生民變,也是好事啊!”
皇帝說道,“遭災的百姓能有一條出路也是善舉啊,只是這一塊的用款量也太少,杯水車薪啊?”
“是啊,太少了,現在的錢莊能維持個不虧損就不錯了,小李子請求董事會開放海外業務,不過董事會沒有同意,還是繼續進行境內業務開拓。”魏忠賢說道。
天啟皇帝點頭表示認可,沉思一下說道,“如果把貸款放給遭災地方的百姓,讓他們能活下來,等日后再還款如何?”
魏忠賢說道,“這貸給百姓的錢叫青苗錢,是地方的王府、衛所和士紳的善舉,他們的佃戶活不下去也會借款,而且利息很高,不過還不還得了還看自己的造化了。”
魏忠賢對這一塊也有研究,為啥士紳不愿意放遭災的百姓移民,是很多的百姓借了他們的青苗錢,可能一直還不上,利滾利也有一大坨了,一下子也收不回,只能慢慢盤剝,雖然青苗錢利息很高,但遇上還不上的人家也沒有好辦法,有好女兒的家還可以拉女兒抵債,一窮二白的只能聽之任之了。
但是你不能一走了之啊,要不剩余的錢款找誰要去呢?
天啟皇帝一聽明白了,這一塊是士紳和勛貴們的利益,而且他們把控鄉里,還能威壓百姓還款,錢莊嘛?還是算了吧。
“那如果我們貸款給戶部,讓戶部拿這些錢去打建奴,收復遼東怎樣?”天啟皇帝異想天開。
“皇上憂心國事,讓老奴十分感動啊,只是怕這錢就是給了戶部,也不一定管事呢,戶部用錢的地方多了,萬一本都收不回來就沒法跟存款戶交代啊?”魏忠賢一聽,趕緊夸獎了一句,然后就“只是”了。
魏忠賢心想,就朝廷那幫人,給他們一千萬,能有五百萬用在實處就算是道德高尚了,不說打不打得贏建奴,就算打贏了,這錢從哪里收回呢,賣遼東的土地么?那么貧瘠的地方能賣多少錢?還有好多有主的地,人家來要怎么辦?用稅賦還款,那誰有本事從士紳身上收上稅?以后朝廷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反正貸款給戶部,那是肉包子打狗,連個響也聽不到。
天啟皇帝一想也是這個道理,自己的內帑給了戶部,什么時候見戶部還過錢,這幫孫子花起來心安理得,自己的皇爺爺頂著罵名到處弄來的內帑現在被戶部零打碎敲弄出去不少,他們連一個謝謝都沒有,還不知足的想繼續討要。
搜刮起皇帝來都如此,何況小小一個錢莊,那是怎么也填不滿戶部這個無底洞啊!
皇帝不說話,魏忠賢也明白,建奴的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