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八年十二月初,一支龐大的開拓船隊到達了美河河口預定的墾殖點附近,這支前鋒開拓隊的隊長是張麻子,勘測隊隊長徐安邦因為在勘測過程中勞累過度,加上上火等原因,竟然得了一場重感冒,所以就留在上游基地內養病,沒有參加先鋒隊。
而開拓隊負責軍事防務方面的副隊長是墨爾根,墨爾根從軍校畢業后一直在軍隊干,一家來到本土后,由于本土比較安定,所以只能在軍事基地內訓練部隊,也是閑的無聊,這次趙鑫擔任總指揮,他軟磨硬泡,非得跟著他一起過來。
墨爾根很會來事,一路上跟張麻子的關系處的非常好,而且這小子精力充沛,率領所屬的安保小分隊經常搞一些演練,把份內工作做得一絲不茍,讓張麻子很滿意。
到達預定地點后,又是墨爾根帶著小分隊先登陸,把周圍偵查了一圈,然后放出沒有危險的訊號,并在原地警戒。
因為有以前勘測隊留下的一些設施,這些設施做了簡單的偽裝,所以在這段時間沒有被路過的當地土著破壞,而如今先鋒隊登陸,這些設施正好用著了,免去了一些工作。
首先要做的當然是伐木了,目前的天氣已經是仲冬,而且此地的緯度也在北緯三十度左右,氣溫也只有十幾度,非常適合開荒勞動。
為了避免驚動周圍的土著部落,隊員們并沒有祭出“趙氏神技”,如果一放火,那不是告訴周圍人此地發生大狀況了?只是老老實實的砍伐樹木,清理灌木叢。
人多力量大,不出半日,一塊大概一百畝地大小的坡地被清理的干干凈凈,人們首先在這片地的四個角建造四個簡單的木制箭樓,建筑構件和碼釘都是現成的。
剩余的人們就在四個箭樓的區域外挖掘出四四方方的壕溝,壕溝寬三米,深兩米,挖出來的土就堆在壕溝靠里側的位置,形成一道簡易的胸墻。
這個工程就進行了兩日,等到第三天,木制箭樓建成,墨爾根的小分隊把八門輕型陸軍炮布置在四個箭樓之上時,張麻子在營地里終于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氣。
“這一下可以踏踏實實的搞營地建設了。”張麻子對旁邊的墨爾根說道,“有這個箭樓和胸墻,就算是來一千人的土著武裝,咱們也不怕,等他們沖過陸軍炮編織成的火網,估計也剩不下多少,你負責安保這一塊,也可以高枕無憂哈。”
墨爾根說道,“好啊,總算站住腳了,接下來咱們再建點倉庫和宿舍,安心等大部隊就好,隊員們接下來該建些磚瓦窯了。”
社團關于開拓墾殖點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只是本次的規模比較大而已,光營地的大小就得一百畝,要住進來幾百人,接下來還得沿河開墾大片土地,用來種植人員生存必須的糧食,細節工作還很多啊。
有了營地的保護,大家干活的心情也輕松了許多,木制的高腳宿舍和倉庫也鱗次櫛比的建好了,不過如此大的動靜不可避免的引來周圍的土著部落的注意。
開拓團隊到來的第八天,營地外出現了一群臉上涂著紅白色油彩,身穿皮革制成的鎧甲的印第安部落戰士,在外面叫喊這什么。
張麻子隊伍里有和土著交流經驗的隊員,甚至還有麻河流域的土著歸化民,只是這里的土著和上游的土著相隔甚遠,語言已經不通,所以交流起來頗為費勁。
好在開拓隊的人頗有經驗,祭出了貿易交換大法,拿出了鹽巴、紅糖、布匹等物品,并在營門外現場燉了一鍋土豆燒牛肉招待來訪的部落戰士。
加了鹽巴和香料的燉牛肉,光香味就可以讓來訪的部落戰士垂涎欲滴了,開拓隊派出的交流人員就借此展開了簡單的交流,首先就是打手勢,還有圖畫上的圖案的發音等等。
其實下游的土著語言和上游的土著語言是系出同門,連墨爾根都能聽明白了,也能說一些簡單的土話,交流工作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