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列線型隊,這里是早有安排的正規軍連隊。
沖過來的戰士可想而知,兩輪齊射后,剩下的戰士寥寥無幾,然后在正規軍刺刀沖鋒下,全部犧牲了。
不犧牲不行啊,這個連隊身穿精工細作的鑲鐵皮甲,就算是部落戰士的黑曜石長矛,都捅不穿,別說弓箭了,而他們的三棱刺刀,一下就能要人命,還怎么打啊。
趙鑫一看不對,這樣打下去別把他們打跑了,立刻命令集結部隊進攻,正規連隊沿河岸進攻,騎兵小隊從正門出來,隨時準備追擊,和騎兵小隊一起出來的,還有一個武裝墾殖民中隊,準備當預備隊抓俘虜。
連隊排著整齊的方陣沿著河岸進攻,而部落聯軍一看敵人過來進攻,而且寨門也打開了,吊橋也放下了,知道最緊張的時候來到了,連忙組織部落戰士迎敵。
河岸邊的這個連隊終于前出到離部落聯軍方陣前一百米的位置,開始舉銃齊射,打得方陣內的部落戰士七零八落。
正規軍還是不一樣,這幫人玩燧發銃非常純熟,他們射一輪就往前走一步,給部落聯軍帶來心理上的壓力更大。
大概十幾輪射過,當面的聯軍已經不成樣子,盟友連忙從中軍派人過去支援,嚴整的中軍陣型出現了松動。
趙鑫等的就是這一刻,下達了騎軍小隊沖鋒的命令,只見二十幾匹馬依次沖出營門,走過吊橋,在陣前整隊。
由于開拓隊一直沒有暴露自己有騎兵,而且這群部落聯軍根本沒見過馬匹,看見這個陣勢,都驚呆了,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待騎軍小隊施施然整好隊,分成前后兩排,手舉鋒利的馬刀,煙塵滾滾的直沖中軍,二十幾騎軍沖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盟主連忙派軍抵擋,不過戰士不給力了,一群龐然大物沖過來,能站穩都算好的,哪里還能迎敵,幾十個勇敢的倒是挺著矛上去了,不過都被燧發手銃打倒了,剩下的都作鳥獸散。
騎兵們揮舞著馬刀,驅趕人群讓開道路,盟主和部落酋長們的中軍陣型露出來了。
守衛的親軍倒是勇敢,結成緊密的陣型護衛著盟主和酋長們,但是騎軍不光是有馬刀,一人兩支燧發手銃象剝洋蔥一樣瓦解親軍的防御,不時還扔幾個手榴彈,在親軍中炸出一團又一團的黑煙,每一次爆炸都讓部落高層們心驚肉跳。
在這種烈度的打擊下,盟主和酋長們撐不住了,在親軍的掩護下開始往后方逃跑。趙鑫抓住時機,毫不猶豫的把預備隊投入進去了,部落聯軍已然崩潰,接下來就看能夠抓獲多少俘虜。
騎軍小隊的任務就是部落聯軍的高層,那是絕對不能放跑了,他們分成幾個小組,不緊不慢的跟著,死盯著幾個重要目標,而盟主的親軍們猬集一團,不斷的被奔馳而來的騎軍扔手榴彈轟炸,騎軍們借助馬的高速扔手榴彈能夠扔得更遠,這些親軍們能堅持到現在,也算是勇士了。
不過勇士也是肉身吶,哪能跟鐵與火對抗,隨著勇士逐漸死去,盟主也嚇破膽,坐在地上不走了,和眾酋長一起無奈的向騎軍投降。
趙鑫聽說部落聯軍高層一個都沒有走脫,全被抓獲,不禁大喜,連忙下達命令,盡最大可能的抓俘虜,同時做好準備,建立俘虜營,地點嘛,就在港口附近,圈一塊地圍起來就是。
墨爾根則領著武裝墾殖民組成的預備隊,在戰場大喊,讓部落戰士們都知道他們的盟主已經投降了,很多又累又餓的部落戰士們都放下了武器,只有少量的人沿著河岸邊的來路回去部落里。
這條林中小道不適合騎軍突襲,所以只有正規連隊在后面追擊,開拓隊的幾艘船只也沿河岸跟隨前進,隨時為追擊部隊支持。
開拓隊在逃跑的部落聯軍身后不緊不慢的追擊者,不斷有跑不動的人蹲在路邊投降,但是追擊前鋒并不去搭理,他們自有后續部隊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