禎皇帝閱覽袁崇煥的議罪書時也不禁直皺眉頭,這里都是一些“指揮失當、用人不賢、浪費軍資、攬權太甚”等雞毛蒜皮的事情,就這些事情,連弄一個革職查辦都覺得重了。
可是,這么嚴重的建奴破關事件可是明朝破天荒的大事,也就是英廟爺時期的“土木堡事變”可以媲美,這還發生在自己這個皇上剛登基沒多久的時間,這不是“啪啪”打臉么?
現在崇禎皇帝非常糾結,有心想讓袁崇煥承擔責任,那肯定是要論死的,不過袁崇煥對自己忠心耿耿,不似其他的官員油滑,是個干事的人,把他處死了,往后誰能真心實意給自己干事呢,但是不處死,這么大的事情,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啊,往后建奴再破關,又該怎么追查責任呢。
而且此次事情太大條,朝堂肯定要來一場大地震,可能造成朝局不穩,對自己的威信可是一個大大的削弱啊。
所以一連幾天,崇禎皇上都不發一言,好像此事根本沒有發生一樣,與其平時的勤政努力簡直判若兩人。
好在朝廷內還有能人,內閣的閣老溫體仁很懂皇上的心思,暗示自己的門生擔任科道言官的錢象坤給皇上呈送了一篇上疏,一下子改變了問題的性質。
這篇上疏的意思就是建奴在這次破關過程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在各路勤王大軍的進攻下倉皇逃竄,損失慘重,并且涌現出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如毛文龍、祖大壽、滿桂等人,尤其是毛文龍,以區區三千余兵力,使得敵酋黃臺吉聞之喪膽,嚇得趕緊狼狽逃竄,還被攆著屁股追擊,雖然各地小有損失,終歸是國朝的勝利。
給崇禎皇帝也帶了高帽,云當今皇上高屋建瓴,利用敵酋輕敵冒進,調動各處資源執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磨盤戰術”,把京師城下變成血肉磨坊,重創了敵人的軍事力量,雖然自己也略有損失,但這就是國力消耗戰必須承受之代價,將來建奴只會慢慢的虛弱下去,勝利指日可待。
這一篇宏文大論,把崇禎皇帝都氣樂了,這顛倒黑白的本事,讓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簡直看不過眼,真想把這個叫錢象坤的御史抓過來看看他的眼珠子是怎么長的,盡睜著眼睛說瞎話。
不過自己仔細琢磨琢磨,想來想去,這篇文章避重就輕,竟然說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首先是對自己的面子大有裨益,其次是能迅速的穩定朝局。
于是召集內閣幾位大佬,捏著鼻子厚著臉皮把這一封上疏轉給他們討論,這一幫人也是老成了精,頓時看到了其中的妙處。
首輔韓爌更是萬般樂意,歷史上他就是因為后金破關而引咎辭職的,這個鍋太大,光袁崇煥一個人背也背不動,救他就是救自己啊,當即大喜,“此文獨辟蹊徑,一針見血,道出此次爭戰的得失,真乃宏文是也。”也顧不得文中夸贊的毛文龍,還是自己以前的彈劾對象呢。
溫體仁當然贊同,這事他是始作俑者,上下都心知肚明,如果此事成功,當簡在帝心,就算不成,也混個好人緣,真是刀切豆腐兩面光啊。
唯有次輔李標不太樂意,這韓爌的首輔下去,就該自己上臺,但此事事關皇上的顏面和太多人的利益,自己如果從中作梗,當這個惡人,可能連次輔也當不成了。
一旦達成統一的意見就好辦了,幾位閣老的門生遍布朝堂,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后討論便開始了,各種上疏如雪片一般涌向崇禎皇帝的龍案,全是這次戰爭得失的評論什么建奴經此一役,軍力大損,滅亡指日可待;什么皇上高屋建瓴,朝廷運籌帷幄,以國力煎熬建奴;還有贊頌毛文龍新戰法的評論,以火力對野蠻,從此不懼蠻夷云云,朝廷真有能人啊。
崇禎皇帝看罷非常開心,還真為自己的運籌帷幄高興起來,由一名中二少年慢慢的向一名厚臉皮政客轉變,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經過幾番來來往往的醞釀,還有私底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