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進入了各大投機商在京師周圍的莊園倉庫。
這些投機商后面有大大小小勛貴和官紳們的影子,好多人甚至是金啟錢莊的股東和大儲戶,這些人把金啟儲蓄的資金幾乎都抽了出來購買糧食,同時通過內部給金啟的掌柜李全雙施壓,讓社團減緩售糧的數量,大家來合伙賺錢。
這個事情非常的不好應對,竟然通過越洋電報傳到了胡亦菲那里,胡亦菲專門就此事請示了執委會。
林紀元當然首先問胡亦菲自己的意見,胡亦菲回答道,“我也很是糾結,如果按照那些人所說的,咱們提高價格,確實能賺到好幾倍的利潤,而且能夠得到那些人的支持,明朝京師這段時間對糧食絕對是剛需,咱們的糧食根本不愁賣,但是這樣的后果就是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影響極大,輿情會對咱們不利;如果不聽他們的意見,那些人能量很大,將來很可能會有人下絆子。”
執委會眾人聽完,都有點難以抉擇,畢竟這個真賺錢,誘惑力太大,想想幾倍的收益,各運輸公司差不多一年的利潤都出來了。
不過他們這個層次的人也得注意政治影響,林紀元說道,“此事還得落到崇禎皇帝頭上,建議通過駐明京辦事處的人給皇帝身邊人通報下,讓宮廷給他們施壓,還有要動員一些在這里面沒有利益的朝廷高官,攪黃這個事情。”
冷春山卻有不同意見,“我補充一點啊,咱們不能靠提價來減緩銷量,價格維持原狀,但是必須用銀圓券購買,用兌換銀圓券來控制數量,大規模提升咱們的貨幣在明朝內地的推廣。”
胡亦菲回答道,“咱們賣糧目前全是銀幣或是銀圓券,現在金啟那邊,已經全力開放銀兩兌換銀圓券的業務,忙得很,您的意思是放慢兌換速度?”
“這個速度嘛就由小胡你來把控,力爭把這個問題由政治問題變成金融問題,同時要時刻觀察風向,馬上做出決策回應,張家堡那邊隨時放兩艘快速通訊船,好保持通訊暢通。”冷春山說道。
胡亦菲聽完執委會的指示,把住處都搬到電報房附近的一處辦公場所,因為兩地的時差關系,電報過來可能是晚上,也顧不得黑眼圈了。
隨著執委會的指示精神下發,京師里面的張水生很巧妙的把消息傳到了崇禎皇帝的耳朵里,聽說有人要哄抬糧價,這位年輕的皇帝勃然大怒,指示朝堂加大力度打擊那一幫糧食投機商,盡最大努力維持糧食價格的穩定。
不過以朝廷的辦事效率和對經濟的控制能力,效果如何就天知道了。
但是這個輿論造出了之后,也警醒了一下投機商后面的人,畢竟哄抬物價這事上不了臺面,既然朝廷知道了,而且大家也都是官面上的人,被大人物盯住也不好受,而且市面上的投機商也不是鐵板一塊一時間,糧食竟然穩定在八兩左右,而且市面供應還行。
其實這幫投機商又找到了一條新的賺錢之道,民間大量的存銀涌向各地的金啟錢莊,換取錢莊的銀圓券,但金啟錢莊一時也沒有那么多銀圓券啊,只能向北海鈔媽央求放水,盡管胡亦菲現在嚴陣以待,這放水速度還是趕不上兌換速度。
一時民間白銀兌銀圓券的兌換價達到了一比一點二,就這樣,還有直線上升的趨勢。那些在金啟錢莊有銀圓券存款的儲戶們現在都笑逐顏開,轉手就是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利潤啊,還是坐著來錢。
大沽港倉庫這邊出糧食的價格一直維持在六塊馬幣,京城糧食也一直維持在八兩左右,隨著供應量的增加,甚至還略有下降,市場供應也算充足。
朝堂上的皇帝和各位大臣也算舒了一口氣,不管怎樣,糧價總算穩定了,再過兩月啥的,江南的糧食也該過來了,物價慢慢平息是大面上的事了。
連朝堂都知道物價會下降,民間更敏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京師的糧價一天一天的往下降,終于降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