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們討論一篇科道言官遞上來的奏章,大概意思是請求禁絕農戶出海,認為出海的農戶太多,已經影響到朝廷稅賦的征收。
上這篇奏章的是一位晉籍的御史,因為團社的插手,晉商的收益比歷史上可不是一個檔次,晉籍出身的官員肯定要為自己的鄉梓鳴不平了。
恰好這些年朝廷的稅賦連年減少,所以這篇禁絕農戶出海疏一出,便引起軒然大波。
內閣大學士徐光啟已經是老態龍鐘了,他首先發表意見,“這篇奏章有失片面,這些年各地又是旱災,又是蝗災,報上來的次數比以前要多很多,流民出海尋找出路也是正常,如果禁絕,必然會引起動亂啊。”
這一屆的內閣成員都是南方人,對流民出海之事都比較了解,因為大批的移民都是從江淮出去的,江西籍的大學士鄭以偉也發表意見,“徐閣老所言有些道理,不過從吾鄉土來說,小農和佃戶出海者也很多,以至于很多地方田地拋荒,地主的田地無人佃種。”
“朝廷原來的初衷是允許受災之流民可以出海謀生,誰知道一些奸商竟然鼓動升平之地的小農,此乃本末倒置,所以,禁絕一說也有出處。”另一位吳閣老表達了意見。
“但是,流民出海確實改善了地方治安,從最近來看,發生災害較重的河南、淮北等地就沒有發生流民動亂,但是,因為地處偏遠的山、陜兩地因為流民無法轉移出海,走投無路之下便成為暴民,引起地方動亂,已經有十余起之多。”徐光啟舉例說道。
“所以,朝廷必須規范一下,只能允許受災流民出海,要禁絕升平小農逐利離鄉。”鄭以偉強調道。
“那如何區分是不是受災流民呢?”次輔溫體仁問道。
“方法有二其一是劃定招募流民的區域,只有在受災區域,才允許招募流民;其二,流民出境,必須有當地士紳和官府具文認可,各路鈔關和水陸要地加強巡查,如有不法移民,當即予以扣留,懲處不法奸商。”鄭以偉提議道。
“如此甚好,既保證了地方安靖,又使得升平之地維持原有秩序,使得朝廷稅賦不至于流失。”首輔周延儒發話了。
眾閣老取得一致意見,便在奏本上票擬并呈送崇禎皇帝,不日司禮監便批紅。
不過奏本發下來之后,各部門關于哪些地域可以允許,那些地方禁止,那些部門可以稽查等具體方案又扯來扯去,等最后定案都到崇禎五年的臘月了。
一進臘月那工作就等于扯淡,衙門全部封印,等具體實施那就是崇禎六年的事情了。
在奏本遞送到內閣的時候,社團駐京師辦事處便得到消息,消息很快便送到張家堡,通過無線電通訊讓西岸社委提前得知了。
現在西岸社委基本上都在大員辦公,馬場港雖然是交通要道,奈何地方狹窄,事務不多,大量的工作還是以大員為主,而且淡江港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都要好的多,社委的主要領導在這邊的時間多一些。
盡管劉星林流露出退的意思,但是執委會沒放話,他還得繼續干著,而明廷計劃收緊移民的消息讓他如坐針氈,剛把航線打開,移民來源就出幺蛾子,也太不給力了吧。
社委們先小范圍的商議了一些對策,不過都沒有什么好辦法,沿江、沿淮的移民路線是最便捷的,社團前期在這條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等到明廷的新政策出來,還好,朝廷還是沒有明令禁絕移民,不過加了幾個緊箍咒也挺難受,本來因為新航線開通,山陜那邊的流民動亂,移民貸款遲約正在下跌過程中,這個消息一出,立馬止跌回升,而且是火箭式的回升,淡江證券市場一片瘋狂。
但是,本來行情很好的二手船市場一下子冷落下來,由于這些年各大造船廠忙于建造大型船只,而各大航運公司也逐漸把原來的思雨級船只更換掉,這些舊船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