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把軍隊和人員疏散到其他地方,一則控制國內各要點,征集物資做好長期抗戰準備,二則降低王都的消耗,以拖待變,估計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不會袖手旁觀,任由淡馬錫胡來。
一派指責對方是逃跑主義,貪生怕死,另一派指責對方是冒險主義,要置殿下于險地,兩派你來我往,讓阿布都惹頗為頭疼。
求和是不可能的,一旦求和,自己這邊人心盡散,對立派的反攻倒算會接踵而至,好不容易打下的有利局面就會付之東流,只能打下去了。
疏散都城的人員和軍隊其實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阿布都惹因為政變上臺,甚至沒有得到國內地方的承認,現在可以說王令出了都城就是廢紙,如果再撤出一部分軍隊,那阿布都惹就很尷尬了。
這誰留守誰撤離,肯定會有一番爭執,撤離的人如釋重負,留守的人該心里不平衡了,另外,王子殿下是留守還是撤離到外圍指揮作戰?
如果阿布都惹選擇留守,一旦打不過陷入圍困,這個危險性很大;但是跟隨軍隊撤離,對其聲望是一次很大的打擊,一個只想著逃跑的君主,怎么可能挑起大任?
思來想去,阿布都惹王子殿下決定哪個方案也不采用,另辟蹊徑,集中兵力猬集一團,打一場都城保衛戰,來個以拖待變。
柔佛的戰爭機器隆隆的開啟了,各種動員和整頓在進行,都城周圍的農莊都在堅壁清野,軍隊大肆的搜羅物資,遷移人員,都城周圍戰云密布。
柔佛都城傳來的消息被淡軍偵知,陸戰隊參謀團決定水陸并進,把戰場推進到王城的周圍。
柔佛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注定這里不是一個適合大規模陣地戰的戰場,王城周邊森林、沼澤密布,各種溝渠、河流還有農田把這一片地域分割得稀碎,也就是王城大道兩邊還算平坦。但是這么一個細長條,絕對容不下雙方上萬大軍廝殺。
這個戰場其實對防守方有利,進攻方不能隨意調動軍隊穿插,只需要對王城大道一個方向防守即可。
參謀團制定的方案卻遇到了難題,原計劃是采用內河船隊裝載一些部隊沿特布拉河北上,但是經過偵察,柔佛軍隊在特布拉河上游河道放置了大量的障礙物,也布置了火攻船和防御工事,只能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王城之戰的正常進行。
現在時間對柔佛一方有利,如果物資充足,拖得越長就有可能發生變數,荷蘭人目前還沒有得到消息,但是也快了,一旦他們做出反應,淡馬錫面臨的壓力就大了。
葡萄牙人肯定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他們肯定會默默的支持阿布都惹,只要能夠給淡馬錫造成麻煩就好,你鄭芝豹不是說過嘛,打成兩敗俱傷才好,這就讓你兩敗俱傷吧。
戰斗首先在特布拉河上展開,特布拉河是一條小河流,寬度也就一百來米,只是這地區雨水豐沛,河流的水量比較大,能夠通行一些吃水比較深的船只。
這條河的河岸整理較好,一個步兵連伴隨船隊往上游而去,大概走了十幾公里就遇到柔佛的船只,因為河道狹窄,對方的步軍也護衛著船只一起,雙方發生了遭遇戰。
因為河岸的道路不是很寬,淡軍組成兩個方陣,前面一個排擔任進攻主力,后面兩個排是預備隊,在對射中,淡軍的燧發火銃占盡上風,因為柔軍都是火繩槍,怕火繩相互干擾,只能排成比較稀疏的陣型,當面也就四五桿火銃能打放,而淡軍的燧發火銃可以排密集陣型,射程也要遠很多,三排輪番打放,只見雙方戰陣煙霧沖天,不過柔軍明顯吃虧,聽聲音都差不少。
水戰也同樣展開,不過柔軍就更不行了,淡軍的炮火要犀利得多,很快柔軍就不頂了,草草的放下火攻船企圖擾亂淡軍陣型,不過淡軍這方面經驗豐富,用長竹竿把火攻船頂到岸邊,然后任由他燃起沖天大火,卻不能傷淡軍分毫,淡軍船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