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山的船隊繼續上行,不大會就到了礦區了,首先見到的便是長長的一溜碼頭,還有碼頭附近的選礦車間。
船隊在碼頭停靠住,王啟山一行人便下了船,首先是安保隊員下去布置保衛工作,然后就是王啟山在戴云京的陪同下慢慢的走下來。
礦區的負責人早就得到訊息來到碼頭迎接,并且還組織了一個小的迎接儀式,王啟山心里很受用,但是嘴上連連說道,不得鋪張浪費云云。
“王書記,這樣的礦區我們一共開辟了四處了,這一處是最早的礦區,上游還有一處,另外兩處在熊溪那邊。”這兒的礦區負責人李礦長跟王啟山介紹。
王啟山則興致勃勃的四處眺望,指著遠處說道,“那個就是運輸礦石的軌道車吧。”
“是的,王書記,這個礦山埋藏的礦石在二十幾米的地下,所以要打礦洞,用軌道車把礦石從礦洞里面拽出來。”李礦長說道。
“用的動力是鐵牛?”
“是的,總部特批了幾臺鐵牛,專門用來做礦石的短途運輸,這個機器現在是嚴格管制的,操作都是在廠房里面,有護衛隊員看守,沒有資格的人員是嚴禁進入的。”李礦長如是說。
“這也就是這個鐵礦太重要,否則是不會批準的,鐵牛是嚴格管制的國之重器,一定要保護好。”王啟山強調道。
蒸汽機在民間被俗稱為鐵牛,這個說法倒是很形象,最后高層人員也默認這個俗稱,主要是為了混淆概念,讓有心人搞不清楚蒸汽機的原理,不過哪有不透風的墻,能保密到幾時算幾時吧。
好在社團的動力機械也已經發展了好幾代了,并且還在不斷改進中,未來可以欣慰的是,就算泄露出去了,社團還是可以保持技術領先的。
“礦石一天的開采能力大概是多少啊?”王啟山關心的問道。
“這個礦一天能開采五十噸,選完后的成品鐵石也就有三十噸,整個四個礦區加一塊的產量是一天二百噸成品鐵石。”李礦長說道。
“產量還要加大啊,最近的擴產計劃是什么?”王啟山問道。
“這四個礦洞我們準備再優化一下,估計一天還能提升五十噸,另外,計劃再開兩個礦洞,爭取把產量提升到一天四百噸以上。”李礦長表決心。
“有什么需要總部支持的嗎?”王啟山思忱,不能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吧。
“能不能在當地雇傭點高麗工人?能夠降低點成本。”李礦長說道。
“不能,這里要安置中轉移民,這一段時間需要中轉的移民很多,工作崗位得讓著他們來。”王啟山拒絕了。
“這中轉移民需要安置他們全家,而且還要各種高標準的安置條件,這個費用太大啊!”李礦長吐槽道。
“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怎樣?能不能完成工作任務?”王啟山反問道。
“這個倒是挺好,他們挺能吃苦的。”李礦長說道。
“那不就結了,多出的費用放在成本了,銷售價格也會隨之提升,這移民安置可是政治任務,必須完成的。”王啟山笑著說道。
“可是,這些中轉移民剛成為熟練礦工,就會被移民船送走,新來的移民還要重新培養,有點不甘心啊。”
“這人來人走都很正常的,你們要有一整套的工人培訓機制,讓工人能迅速上崗,適應新的工作,至于一些關鍵崗位嘛,也是可以簽訂一個比較長期點的合同,但是下井的工人,必須短期輪換,這也是為他們的健康考慮嘛。”王啟山說道。
穿越者們來到本時空后,也有一些原則,所有的移民都不區別對待,不是說漢人作為同族,就可以不干臟活累活,一些危險的,苦力的活就只讓滿人或者日本人干。這在社團這里是行不通的。
勞動者最光榮,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漢人也要去鉆礦洞,也要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