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一聽,就明白冷春山的意思了,東方政權往往是大一統的政權,一個王朝的統治中心設置就非常重要,而統治中心的設置往往是王朝開始的時候就定鼎的,后面的人輕易也改動不了。
而嘉華共和國作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當然要考慮國都的設立位置了。
嘉華國草創的時候把國都設在如今的西京,也是當時條件下最好的選擇,因為,要打通和美河流域的聯系,沿著葛江溯流而上,然后翻越黃石大山幾乎是唯一的選擇,國都設在葛江下游的西京,就是為了強調國家對于開發美河流域的態度。
隨著雷白鐵路的開通,美河流域被嘉華國牢牢的掌握在手里,社團高層的心態發生微妙的變化也是必然的。
趙鑫心領神會的說道,“后世美國在國都設置上也是有些瑕疵的,他們把國都設在東海岸的華盛頓,是典型的海權主義思想引領,也有立國之后的慣性,畢竟當初的北美十三州都在東海岸附近,但美國擁有龐大的大陸,他們也沒想到美利堅能夠擁有五十個州。”
“其精華地區都在東西海岸的沿海地區,大量的消費群體也在這個地區,而內陸只是一個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地,并沒有大量的消費者,久而久之,內陸的工業逐漸空心化,而農業是因為其得天獨厚的環境,所以還能有所發展,這樣就造成國力的缺失。”
“是的,美國中部的工業產品,運輸到沿海,和從亞洲或歐洲采購比的話,所花費的運輸費用竟然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假如其能力排眾議,在擁有五十州后,把國都定在大陸中心,大量的消費群體在陸地中心生活,國內工業產品的競爭力要比進口的,在運輸費用上就要有優勢。”冷春山也想到了。
“其實我想到的是西京還是距離東海岸太遠,要想加強控制,這個距離實在是勉為其難呀!”
“如果要遷都,委員長您認為遷到哪個地方合適呢?”趙鑫一看冷春山明顯就是有遷都的意思。
“我這一路過來,看好兩個地方,一個是麻河口的麻陽鎮,一個就是現在這里的芷郁地區,聽葉先云的意思,將來沙鷗鎮要和芷蘭鎮合并為一個芷蘭市,這個地方也不錯,”冷春山開始分析,“未來我們還會考察幾個地方,到時再一一權衡看看,這個事情倒是不著急。”
“我們現在立國剛十年,正處于上升期,有很強的可塑性,此時討論遷都的事情,壓力最小,要是再拖過幾十年,那就肯定不行了,不說別的,房地產這一塊就不允許。”趙鑫笑著說道。
“是的,咱們現在西京四鎮的人口才只有區區幾萬人,要是幾十年后形成一個百萬人以上的大都市,那阻力可就不是現在能想象的了。”冷春山也很感嘆,“就拿目前明朝來說,北京作為國都確實有一定瑕疵,離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太遠,不能利用那邊的財力來維持國家的運轉,但是要遷都的話,那是別想了。”
“就算是后世,國都的水資源嚴重不足,別說遷都了,就是疏解首都的一些功能,也是阻力重重啊。”
“所以說呢,遷都要趁早,而且還要慎重考慮,畢竟國都輕易遷不動,這可是千年大計啊。”趙鑫提醒道。
“說說你的想法吧,我覺得你跑的地方多,應該能有一個認識。”冷春山問道。
“我認為目前所在的芷蘭市就不錯,氣候和國朝的首都差不多,我們這一群人都是北方人,象美河口那邊的炎熱天氣肯定不習慣,此地夏季涼爽,又有大湖天然調節氣候的因素,冬季雖然有封凍,但是也不會太嚴寒。”趙鑫一一的分析道。
“而且此地處于五大湖水系和美河水系的交匯處,所謂上風上水是也,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將來肯定不會象華北平原那樣缺水。”
“未來此地是兩洋鐵路的中心,聯通美河與五大湖,交通非常便利。”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