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前出保寧,控制嘉陵江流域,而楊嗣昌付出的代價就是二十萬兩的軍費。
牛成虎從四川撤出后,并沒有全部回到關中,孫傳庭讓他在漢中駐留了一支兵馬,看來,孫傳庭還是對闖賊不放心,生怕他又流竄回陜西。
所以,當楊嗣昌的信給孫傳庭時,孫傳庭還是挺受用的,楊嗣昌在信中語氣謙和,一副求人的姿態,他老孫也不是小雞肚腸的人,便把平素的牢騷放到一邊,讓牛成虎前出陽平關,控制保寧區域。
保寧地區就是后世的四川廣元,正是位于嘉陵江的上游,水路可以直通重慶,一直是控扼川陜湖廣的要沖,要阻擋李自成的東進,保寧地區絕對要駐守重兵才是。
為了感謝孫傳庭,楊嗣昌劃撥給孫傳庭二十萬兩軍費,讓其犒賞牛成虎軍,那就只能給盧象升十萬兩了,沒辦法,楊嗣昌也囊中羞澀,皇帝給的錢就不多。
就在楊嗣昌捉襟見肘防闖賊東進的時候,左良玉的大軍已經通過南陽府進入淮河的上游,馬上就要順流而下接觸張獻忠了,而袁崇煥則帶著許定國等將領,也從運河西進,準備兩面夾擊張獻忠,對張獻忠來講,這將是一次很大的危機。
而張獻忠并沒有被動的等待,他親自率領麾下八千大軍,沿淮河而上,先行應戰左良玉,先把最強的敵人解決了不是?
張獻忠帶走了幾乎所有的麾下猛將,包括張可望、張文秀等義子,僅僅讓其最小的義子張定國帶領其麾下部隊留守東面,和漕運總督袁崇煥的麾下軍隊周旋。
袁崇煥的麾下軍隊包括山東總兵劉澤清、歸德總兵許定國還有留守中都鳳陽的總兵黃德功,其麾下的戰兵總數超過了兩萬,而反觀張定國,這些年大力擴充,有戰斗力的部屬也就一千五百人,實力相差巨大。
張獻忠也知道東部戰區的壓力很大,但是主要的攻擊方向還是西部戰區,東部溝壑河流縱橫,實際上不利于來去如風的獻軍活動,反而西部山區山巒、平原相間,氣候干燥,適合騎軍沖殺,而且西部只有左軍一部,如今獻軍也是兵強馬壯,更容易打出戰果。
得到楊嗣昌的作戰計劃后,漕運總督袁崇煥一直在做準備,當他偵知張獻忠大部往西應戰左良玉時,便安排許定國和黃德功從北面、東南面壓過去,留劉澤清部在中都鳳陽附近,防御獻賊殘余威脅中都和運河地區。
張定國知道形勢比較緊張,但是可供選擇的方案不多,因為他要保護主力的后路,不能讓東路官軍沿淮河而上,或者至少要牽制他們,不讓他們順利的沿河而上。
所以,張定國把活動范圍放在淮河北岸,準備先對付來得快的許定國部。
張定國的大營大概有三千余人,可戰之兵力才有一千五百,但是許定國部有正軍五千人,加上輜重兵得有七八千人,實力對比非常懸殊,而且張定國的隊伍沒有任何重武器,好處是流寇的本色沒丟,移動比較迅速。
四月份的天氣仍然沒有暖和,自開春以來,這個地區滴雨沒下,渦河的水流只剩下河道中央大概一丈多寬的水面,最深處也就沒過人的膝蓋。
渦河雖然水淺,但是天氣尚未回暖,涉水而過仍然很寒冷,許定國的部屬便繞道有橋梁的蒙城,從蒙城過河。
渡過渦河不久,前鋒便遭遇了獻賊張定國的騎軍,兩軍正式接觸。
“四將軍,敵軍的騎兵雖然多,但是騎術拙劣,額一陣就可以把他們沖垮。”張定國的發小張勝建議道。
這些年張獻忠部在淮河收入頗豐,對騎軍投入不少,尤其是張定國更是如此,在軍備上花了不少錢,部下的一千五百人中,有四百人的騎軍隊伍,其中一百的親軍,更是弓馬嫻熟。要是用三堵墻沖擊術,一陣就能摧垮對面的騎軍。
“勝子,對面的官軍是來發財的,不是來送命的,所以額要一次把他們給打疼了,要不他們象狗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