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駱養性親自接見了韓仲平,這可是皇上親自布置的大事,那是一定不能出紕漏的。
關于漢臣實業公司和毛利實業公司的事情,他聽了之后也松了一口氣,既然賊寇都計劃去躬耕了,那接下來就該天下太平了,這可比招安好啊,招安還得拿出官位、錢糧來,而這幾位跑去海外種地,朝廷一個大子都不用花,真是省心啊,回頭這個好消息一定要告訴皇上。
但是當他看見韓仲平的另一份報告的時候,果不其然,駱養性馬上皺起眉頭,仔仔細細的閱覽了好幾回。
這一份報告是他意料之中的,他早就知道朝廷的貴人們在大員有大量的產業,他們也從大員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他們的掌柜、伙計來回穿梭于朝廷境內和大員之間,販賣貨物或者撬動巨大資金等,對國朝的商業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
這事他駱養性知道,朝廷的閣老們也知道,百官御史也都心里有數,但是大家都跟看不見似的,也就把皇上蒙在鼓里吧。
但是錦衣衛是皇上的親軍,這個報告既然有了,那就得有一個說法啊。
想到此處,又看了看韓仲平,駱養性的心里無奈的嘆了一口氣,五味雜陳,接下來就該為怎樣向皇上奏報發愁了。
秋天的京師,已經微微有一些涼意,此時日已西斜,在乾清宮的東暖閣,當朝天子崇禎皇帝正在工作,身前的龍案上堆滿了各式奏折,崇禎皇帝手拿著一份奏折,仔細的看著,不時拿筆在奏折上朱批,寫完一本便遞給等候在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承恩。
有崇禎皇帝這么勤政的皇帝,王承恩要輕松很多啊,大部分的奏折皇上親自批閱了,自己只要把皇上批過的奏折處理一下就行,或者在擬好的圣旨上加蓋玉璽即可,真正成了掌印太監。
王承恩可真是崇禎皇帝最信任的人了,從崇禎登基的十幾年以來,他一直陪伴在皇上的身邊,眼看著大明朝中興,局勢日漸穩定,心里也是十分的高興。
崇禎皇上此時正好是三十虛歲,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紀,不過因為朝廷事務繁多,而且崇禎皇帝又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每日工作到深夜,而且第二天天不亮就要起來上早朝,每日是非常的辛苦,加上皇帝的婆娘比較多,還要雨露均沾,所以崇禎皇帝身體的狀態并不是很健康,臉色憔悴,鬢角已經微微霜白了。
“大伴,國朝真是多事之秋啊,煌煌大明朝,不是水災就是旱災,亦或是蝗災,看今年的夏稅,戶部的奏折沒法看吶。”崇禎皇帝擱下了筆,跟王承恩絮叨兩句。
王承恩已經習慣了,崇禎皇帝壓力很大,天下事都得他一個人擔著,絮叨幾句成了他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而且崇禎皇帝能夠跟他王承恩絮叨幾句,就表示他是皇上的心腹之人啊。
“皇上,也是這幾年年景不太好,天有不測風云吶,或許明年就風調雨順呢!”王承恩開解道。
自從崇禎皇帝即位以來,過的都是緊日子,一直沒有松快過,而且皇上也是太寬仁,關心民間疾苦,這稅收一直就不足,遇到天災人禍不但不能收稅,還要救濟,日子過得真是緊,連皇上穿的的常服都有不少的補丁呢。
“啟稟皇上,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駱大人在殿外候見!”一個太監進來跟王承恩耳語一番后,王承恩來到崇禎皇帝的跟前,彎腰行禮道。
“哦,讓他進來吧,這時來陛見,肯定是有事呢!”崇禎皇帝坐正了身體,說道。
“宣駱養性大人覲見!”傳話的太監在殿外大聲喊道
等駱養性進來,行完覲見禮儀,駱養性因為年輕,沒有得到老臣的待遇,獲得賜座,只得站著跟皇上奏報。
駱養性決定先報喜,把關于張獻忠和羅汝才的消息放在前面,皇上這些年來宵衣吁食,為這些賊寇操碎了心,如今這幫瘟神都走了,怎么也得高興一下吧。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