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可能把張、羅二賊交給朝廷啊,他們的根底就是把大員打造成一個法外之地,這樣豪商勛貴才能放心的把財產放在大員,如果一聲不吭把兩個有影響力的巨頭送到朝廷牢獄里面,那豈不是自斷根基!
但是此事還不能直接反駁,這位爺的脾氣反復無常,一句話說不好,自己的官位都懸呢。
正在他想著如何勸說的時候,一旁候著的駱養性出言奏報,“皇上,張、羅二賊現在還有大量的黨羽隱藏在國內,現在他們正一步一步的把那些殘余賊寇發送往海外,皇上,此時提出抓捕二賊,萬一打草驚蛇,殘余賊寇狗急跳墻,很可能對目前剿匪的大局造成影響啊!”
溫體仁一聽,馬上松了一口氣,連忙捋著胡須,微微點頭表示贊成。
果然,崇禎皇帝聽了駱養性的奏報,也是連連點頭,“既然如此,讓他們把那些殘余賊寇全部清空后再說吧,不法分子都走了,這天下也就清凈了,大伴,這一次就將團社申斥一番即可,警告他們以后再也不能收容朝廷命令通緝的賊寇。”
“皇上,老臣倒是有些想法,既然賊寇蜂擁去往海外,朝廷可以觀望默許,要知道,國內現在還有兩股賊寇闖賊和魁賊啊!”溫體仁出言奏報道,“這些賊寇雖然已經被朝廷大軍團團圍攻,眼看就要覆滅,但是朝廷對此支出的錢糧也是巨大,眼看著財政就要枯竭,如果他們能通通逃亡到萬里之遙的海外,朝廷也能節省下來大筆的開支呢。”
“那首輔的意思是干脆就不申斥了?”崇禎皇帝又從龍案前站了起來,開始來回踱步。
“不,申斥還是要申斥的,不過老臣以為可以加上一條,”溫體仁解釋道,“借此事可以讓團社想辦法,把闖賊從國內引出去,而且要趕得越遠越好,如此一來,流寇之患旦夕可解決啊!”
崇禎皇帝踱步的速度明顯加快,他轉著圈的來回權衡,最后定奪下來,決定采納溫體仁的意見,讓王承恩去聯絡團社駐京師辦事處的人。
以前的駐京師辦事處主任張水生跟王承恩非常熟絡,不過在兩年前張水生被團社召回去大員升遷了,目前駐京師辦事處的主任名叫劉吉秀,聽說此人以前原籍日本,給自己起了一個漢名。
聽到王承恩召喚,劉吉秀連忙來到皇城東南角的一座小院,這一座小院還是以前魏忠賢的外宅呢。
王承恩就在這個外宅里,等劉吉秀恭恭敬敬的行禮完畢,王承恩拿出了一封書信,這一封書信是給上一任京師辦主任張水生的。
張水生如今已調回大員擔任外交次長方永軍的助理,主要負責對明朝的外交事務,而王承恩對團社把張水生調回去也是頗有想法的。
因為王承恩和張水生相熟,還在崇禎潛邸的時候,張水生就交好當時的信王府,當時的信王對張水生頗有好感。
后來信王成了崇禎皇帝,王承恩和張水生的友誼也一直保持了下來,不過在兩年前,團社突然把張水生調回大員了,讓王承恩有些突兀。
要知道,張水生那是有通天的關系啊,這么一個通天渠道,團社說放棄就放棄,也不知團社是怎么想的。
當時王承恩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心里頗為不爽,不過后來聽說張水生還是管著和朝廷的交通,只是職位升遷的緣故,心里才感覺好受一些。
如今想來,團社的做法也對,張水生是團社體系內的人,也要升遷,也要保護,如果長期在京師,那將來他在團社就會被邊緣化,對張水生個人不是好事,而張水生調回大員,也可以說距離產生美吧。
劉吉秀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京師辦主任,這些大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拿到王承恩的書信便離開了,在幾天之后,這一封書信便被送到了張家堡。
書信內容很快就被發送到大員,為此,西岸社委專門召開了社委會,會議由剛剛回到大員的社高官李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