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誰知還讓他們走對了,娘的,大員的工商業成了那幫八旗貴胄的賺錢工具!”俞春旺難得的說了一句。
“嘿嘿,明朝的王公勛貴在大員賺得更多,這對我們是好事啊,大家相安無事,穩穩賺錢,面上都過得去哈!”趙華強笑著說道。
“對了,西京關于冷君度那些小孩們過來西岸的通知已經發了,現在也已經出發了吧,我們用不用去高文島那邊等著他們呢?”李軍平突然想到一個事情。
執委會關于西岸這邊高層青老銜接的想法終于落到實處了,決定讓冷君度牽頭,帶著王啟山家的大兒子王明輝、還有張云度的大兒子張明波,杜亮飛的大兒子杜希成,還有幾個比冷君度歲數稍微小一些的一代移民干部,組成了西岸青年工作組,過來西岸地區工作。
冷君度作為冷春山的長子,讓他跨過大洋回到西岸工作,他爸他媽其實是舍不得的,不過為了冷君度將來的前程,冷春山最后決定讓他兒子跑這一圈。
冷君度這些年在國內的職務也是節節高升,而且確實也做出了成績,由他起頭,如今在雅河兩岸,已經是嘉華國最重要的油桐種植基地,在榮和鎮的桐油生產工業區,每到壓榨季節,便日夜開工,生產出的桐油有力的補充了嘉華國的工業需要,雅河兩岸的百姓因此獲得了大量的收益。
冷君度離開榮和鎮以后,去凱水縣擔任了三年的社高官,開發了麻河支流凱水兩岸的節水農業,興建了很多農業水利設施,為此地的棉花生產了豐收的保證。
三年期滿后,正好執委會對西岸的干部銜接有想法,但是大多數穿越者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跨洋工作,盡管冷春山也不愿意,但是他也認為冷君度是極好的人選,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正是青老銜接的核心人物。
最后冷春山只得做自己愛人的思想工作,加上冷君度也愿意去,畢竟在老本部生活了六年,還是愿意回去看看的,所以架不住父子倆的軟磨硬泡,冷君度的媽終于同意他帶著自己的媳婦陳秀秀去西岸任職,但是要求他把兩個孫子留下,在西京讀書,冷君度的大兒子已經開始上小學了,他家老二也很快就到了上學的年齡。
冷春山兩口子還有一個想法,就是留下兩個孫子,萬一在海路上有什么意外,至少還有兩個孫子繼承香火不是?
既然有冷君度出頭,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做了,很明顯,冷春山在為下一代鋪路呢,有了西岸的鍍金,在他這個年齡段,冷君度就是佼佼者,跟著他,那肯定機會多啊。
王啟山是沒有說的,他有五個兒子呢,老大王明輝已經大學畢業,正是需要歷練的時候,而且送走一個兒子,還有四個兒子呢,家里能稍微清凈點。
張云度和杜亮飛也差不多,都是第一個孩子大學畢業,也就他們能行,因為他們恰好有大學畢業的兒子,其他人的孩子要不是女孩,要不就是還在上學。
西岸青年干部工作組在四二年的六月份乘坐一艘望京級運輸船出發了,同行的還有兩艘玫河級運輸船,他們計劃走北面島鏈航線。
船隊出了葛江河口,進入太平洋后便折向北方,沿著海岸線航行,望著東面蒼翠的陸地線,冷君度的心情非常好。
“我聽說太平洋通訊集團有鋪設一條通信線纜的設想,從西京連接到西岸去,這個工程量可不小。”在座船的艉樓平臺上,冷君度和王明輝等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
“冷書記,咱們不是已經有無線電通信基站了,為啥還要鋪設有線通信線纜啊?”王明輝很奇怪的問道。
“無線電通信的信道太少,通信的速率太低,承載的信息太少,以目前兩岸之間的通信量,已經壓力很大了,”在西京大學上通信工程專業的杜希成解釋道。
“希成說得對,另外現有的無線電技術嘛,功率大,信息量少,費用高,未來要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