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六人隊伍都帶著寬沿的遮陽帽,而且都披著類似于阿拉伯人裝束的長袍,就連臉部都蒙得嚴嚴實實的,直到進入營地,他們才把臉露出來。
六人中領頭的隊長名叫陳啟生,是一個三十左右的年輕人,看見等候的眾人,他連忙下馬,跑過來施禮。
孟繼成連忙安排營地伙房給大伙準備飯食,在等待午餐的時候,眾人就在一個面陽背風的地方繼續聊天。
“希拉河的沿岸有很多的當地土著部落,但是這些部落現在和社團的關系都不錯,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襲擊事件了,而且這一次竟然還出現了火銃,這極不尋常。”楊永信介紹當地的情況,沒錯,當地的土著關系是不錯,關系不好的土著現在都在北方的礦洞里面呆著呢。
陳啟生靜靜的聽著,不時還在小本子上記上幾個字,看來這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
“要是正常的土著人都使用什么武器呢?”
“他們甚至沒有鐵制兵器,也就是這幾年我們來了之后,他們才使用上鐵制農具和炊具,兵器要不是青銅的,要不干脆是黑曜石打成的,原始得很。”楊永信介紹道。
“南面那一大片地方,雖說都是荒漠,但是也有一些孔道可以穿越,以前有勘探隊進去過,大概了解一下就出來了,里面條件極其艱苦,有少量的土著人在那里居住,但肯定成不了氣候。”
陳啟生點點頭,拉低帽檐,看著南面的荒漠,久久不語!
“你們使用的轉輪手槍不怕竄火炸膛嗎?”突然,一旁的李警長很好奇的提問道。
陳啟生聽罷微微一笑,回答道,“怎么不怕,不過我們這個轉輪手槍是五連發,在擊發時,五個前膛都是暢通的,沒有零件擋住前膛,就算是竄火,子彈也能順利的從前膛竄出去,不會炸膛。”
說完還拿出自己的配槍出來讓李警長看,確實,五個轉輪上的前膛在擊發狀態時,前膛都露著。
“而且這個子彈都是銅殼的,就在尾部有個小眼,小眼里插著引信,另外在擊發的時候,擊錘和密封環一起動,打上火以后煙氣也不會往兩邊竄,而是順著擊錘孔往上竄,這樣就不會竄火了。”陳啟生拿著轉輪手銃跟李警長解釋。
“哎呀,我們派出所不知道什么時候裝備這樣的手銃啊,如今還是那種單發手銃,打一銃還要裝填半天,實在不爽利!”李警長吐槽道。
“那不還是轉輪手銃竄火的事嘛,萬一竄火不安全!”楊永信回答道。
“人家這個五連發就不怕竄火!”李警長分辨道。
“只是不怕竄火炸膛而已,一旦竄火,子彈還是要出來的,誤傷了群眾怎么辦?”楊永信瞪著眼珠子說道,這一下李警長就沒有脾氣了。
社團在武器使用上還是比較保守的,尤其是國內警用武器,大部分還是十年之前的大路貨,俗稱“單打一”燧發手銃,大不了一人配兩把,很多的新式武器現在都封存著,怕影響科技進程,不過現在有逐漸升級的趨勢。
“聽說最近新出的轉輪手銃已經解決竄火的問題,而且根本就不是燧發式的,在銃彈銅殼尾部有一個火帽,擊錘使勁一撞就擊發,不過聽說銃彈很貴,一般人裝備不起!”陳啟生又繼續說道。
而李警長一聽說很貴,立刻就有些垂頭喪氣,國家在教育移民上舍得投錢,但是對其他方面,還是摳得很,看來要想換裝,也不知等到哪個牛年馬月了。
這時徐次寧講話了,“要是那種新銃出來,還是得建議公司給你們裝備一支,手銃子彈用不多,但是關鍵時刻能保命,等回去申請申請。”
陳啟生聽罷微微點頭,表示感謝,手銃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用,都是用長銃的多,這次出任務,手銃的子彈每個人就備了十五顆而已,就算貴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可以抽銃就射,還可以毫無阻礙的連發,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