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休息,趙煊帶著自家大肚婆和女兒,去了外家,去給二舅母賀壽。
趙煊的外祖和舅舅都曾做過帝師,于學問上是沒有問題的。桃李遍天下,屬于那種名聲清貴但沒什么實惠的人家兒。家的宅子還是祖上置辦的,要指望目前的爺幾個,是買不起的。
二個舅舅為人也比較板正,趙煊的四個表哥表弟,二個進士,一個舉人,一個秀才。
到了趙宜這一輩,長子十五歲,已經考取了童生,準備再下場呢。
這樣的人家,在京城大戶人家兒里是很少見的。
皇上說起來,都滿嘴贊賞。
家風清貴,男人們都鉆研學問,對俗物不怎么放在以上。
可舅母們不這樣想啊,一大家子人要吃喝,男子要讀書交際,女孩兒要穿著打扮,然后男婚女嫁,生子生女,哪一處不要銀子?
也就是家里沒出敗家子兒,又沒太高的物質需求,所以家里,日子也就不緊不松的。
趙煊知道這種情況,自成年,不管他在不在京城,往外家送禮,都成了習慣了。跟自己家是一樣的。
外家有事,基本上是侯府里送一份,他自己再送一份。
舅舅對趙煊格外的器重,趙煊小時候在侯府站得住,舅舅就是他的靠山。
兩個舅母對他也是打心底里疼,否則就不會對他的婚事那么失望了。
這次回外家準備禮物的時候,趙宜看著他爹爹列單子安排事情,就說“爹爹,是不是準備些筆墨紙硯啊,外太祖是文人呢。”
趙煊笑著說“不用,準備些日常的用品就行?!?
趙宜還納悶“外祖家一家子不都是做學問的嗎?筆墨紙硯不是會有很多用處?”
趙煊說“正因為做學問,所以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這些了。那些親友、好友、學生,同僚,上得門來,無一例外的要送這些。品種都數不清了,古董的,新出的,地方特色的。高中低檔全有,根本用不完,都拉到老太爺掛名的學校里,捐給貧困的書生們了。府里真正需要的,卻是吃喝穿戴,藥材禮品這些。”
趙宜才明白。她娘要帶來的面料,卻真是有用的。
到了外家,大門口,趙宜的大表哥帶著幾個侄子在等了。見他們來,笑著上來行禮問候。
幾個人說著話,往里走,下人們也把車上的東西往里抬。
大舅母管著家,聽到下人們報信,看著仆人們興高采烈的搬著東西,感覺大外甥貼心,見到陳鳳若,臉上也好看。
一家人聚在后面堂屋,外祖父已經致仕了。身子挺好,整天在家里寫書,做學問。還會到外地去會友,也經常有友人來尋,談天說地,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兩個舅舅事情不忙不閑,收入不高不低,名氣好,整天讀書喝茶,日子倒也風雅。
趙煊帶著老婆孩子給周老太爺和老太太請安,又給舅母賀壽。
外祖父笑瞇瞇的點頭,外祖母高興的說“快別見禮了,你媳婦兒這么大個肚子,趕緊坐下。”
趙煊笑著說“外祖母,鳳若月份雖大,但結實著呢,行動方便的很。”
外祖母是一副無憂慮的老太太樣子,趙宜對她的印象是很好的。
老太太看著陳鳳若站得筆直,行動輕快,點著頭“嗯,是挺結實,但也別大意?!?
說了會兒話,趙煊陪著周家男人們,到前頭去說話。
老太太拉著趙宜左看右看“宜丫頭,越長越好看,這眼睛,有神的很呢?!?
“曾祖母,宜兒想您啦,菊花會,您怎么沒來呀!宜兒還準備了給您插頭上的菊花了呢,那種紅的,顏色很少見的。”
“曾祖母多大年紀了啊,還戴紅花!可不讓人家笑話?曾祖母老了,嫌人多,還得應酬說話,太費神了,就沒去?!?
“我娘給您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