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藝兄弟旗下的導演、或者是說有導演經歷的人當中,陳果富絕對算得上是有上進心的那一撥。
因為在整個華藝兄弟公司里,哪怕是算上馮剛,過往資歷方面也沒有人比陳果富更加輝煌了。
1986年入行,為楊德昌改寫《恐怖分子》的劇本;
1988年,與侯曉賢,楊德昌,詹宏志一起成立合作社電影;
1993年,陳果富的第二部電影《只為你活一天》就摘下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金豹獎,
1998年,自編自導的作品《征婚啟事》為他贏得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
1999年,他成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亞洲區制作部總監;
彼時的華國三大導演,張一謀剛剛拍完《我的父親母親》,程愷戈拍出了讓他備受爭議的《荊軻刺秦王》,而馮剛……
當時還是個只會拍攝賀歲片的導演,那年他的作品是《沒完沒了》……
可想而知,當陳果富從哥倫比亞影業離職,打算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入到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整合與開創的時候,搶先出手將他攬入麾下的華藝兄弟當時是有多么的得意。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陳果富只是一個混日子拿高薪的人,他完全可以像別的監制那樣,在指導具體電影項目的時候,說一些諸如‘影片主題不夠鮮明’又或者是‘戲劇矛盾不夠突出’之類的空話,反正這些內容堪稱放之四海而皆準,誰也說不著他有什么問題……
可偏偏陳果富并不是這種人。
不管是在《劍雨》還是更早一些的《搜索》劇組,也不管合作對象是寧昊這樣的導演新銳還是周小文這樣的成名導演,陳果富都只會針對拍攝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去與對方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和研究。
哪怕是寧昊這樣的人在向方云墨談及與陳果富的合作經歷時,都一樣是贊不絕口,認為對方是一個全才,是那種從劇情原創到影片營銷宣傳都能夠貢獻出經驗的人。
像陳果富這樣的一個人,只要下決心去做一件事,那么他必然會付出全部的心力。
對于《風聲》也是如此。
在《風聲》進入前期籌備的這幾個月里,方云墨當起了甩手掌柜,華藝兄弟消極怠工,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壓在了陳果富的身上。
堪景,布置,尋找道具,考察演員……
陳果富可謂是為《風聲》這個項目操碎了心。
結果誰成想,事到臨頭,都到了主創見面會,王仲雷居然還給他作了個妖。
等到幾位演員和他們的陪同人員剛一走出會議室,陳果富甚至沒等到其他工作人員全部退出去,直接就開口了。
“王總,您剛才那種行為是什么意思?”陳果富生怕對方聽不懂,又補充了一句,“我之前提交演員名單的時候,您和王董不是都沒什么異議嗎?而且我記得王田香的人選不是也已經定了王治文嗎?他也算是個重要角色,今天怎么沒看到人?”
陳果富一連串的問題讓王仲雷臉色一沉,“陳監制,你是在質疑公司,質疑王董和我的決定嗎?”
“呃……我不是這個意思。”
本來陳果富就不是馮剛或者江文那種炮筒子脾氣,王仲雷的語氣稍微強硬一點,他馬上就發現了自己剛才的失言,“我也是從項目的角度出發……”
“剛才的事,我的出發點同樣是為了項目好!”王仲雷有點不耐煩的回答道,“公司對演員人選這個問題是有全盤考慮的,陳監制你的工作是好好掌控片場,做好剪輯,保證成片質量,至于其他的事情,你沒必要操心那么多!”
“你!”
對于陳果富而言,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在華藝兄弟的地位其實并不像一開始想象的那么高。
以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