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特效制作領域,有這么一種觀點——單純的實景拍攝或者是單純的虛擬現實技術應用都不是最困難的類型,真正困難的是那些需要將二者合二為一的時候。
比較不幸的是,方云墨在《盜夢空間》里所參與拍攝的那些相關動作戲份,恰恰就是這些最難的工作類型之一。
當然,這也是由這部電影的風格類型所決定的。
《盜夢空間》是一部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但是電影當中至少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鏡頭卻又發生在虛擬夢境當中的電影,所以這種虛擬與現實交織,真實與夢境難辨的故事背景也就導致了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需要能夠在真實世界和虛擬夢境之間無縫切換。
想要做到這一點,那就只有在布景上花足功夫,然后讓演員在足夠真實的背景中變現得足夠的魔幻……
很不幸的是,方云墨就是那個要表現得很魔幻的那個。
開拍當天,方云墨便先被工作人員帶進了特效制作組所在的工作區域。
“方,為了能夠讓電腦可以在后期對某些鏡頭進行修正,”工作人員指了指正在緊張忙碌著的特效技術人員,“他們需要先對你的身體數據進行一些記錄,這個你沒有什么問題吧?”
“當然沒有,”方云墨搖了搖頭,“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我會好好配合他們的工作的。”
這也怪不得方云墨老實,實在是這家特效技術公司的來頭太大了。
和幕前只有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一個大牌明星不同,《盜夢空間》的幕后陣容才是真正的堪稱豪華配置。
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記憶碎片》,《蝙蝠俠》系列的主導者,《蝙蝠俠黑暗騎士》堪稱一片封神;
攝影指導、剪輯、服裝設計、特效監督等人,幾乎通通都是奧斯卡獎的座上常客;
配樂是好萊塢頂尖商業配樂大師漢斯·季默來打造;
而方云墨今天所要配合的特效技術人員,更是來源于“工業光魔”旗下的一個特效技術組。
隨著克里斯托弗·諾蘭離開米國洛杉磯,工業光魔的特效組已經前后腳的趕到了巴黎,短短幾天時間里,他們據說已經在這里拍攝了一個t大小的照片作為素材,從建筑物的外部結構到內部的房間,精確到每一個細節。
這些高精度照片最終都會成為烘焙貼圖,直接貼到他們后期制作的三維模型上,目的就是讓這些通過cgi生成的虛擬場景變得像真正的房屋布景一樣。
即便如此,諾蘭卻還是對這些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諾蘭的說法,光有真實的貼圖是遠遠不夠的,整個場景需要考慮諸多元素的變化……
光線,人物投影,轉角的陰影,人物在場景中活動時所導致的光線陰影變化等等,他都希望能夠在最終成片里看得出來……
于是乎,在諾蘭的高標準嚴要求之下,來自于工業光魔公司的特效小組自然也不敢大意,他們不僅按照原計劃對整個場景的內外布局和光線情況進行了計算,而且連所有要在這個場景中所活動的演員,他們都打算建立一個虛擬的數據庫。
用他們的話來說,雖然諾蘭導演沒有要求到那么細致,但是工業光魔的宗旨就是做到最好!
克里斯托弗·諾蘭做為一名商業片導演,就算再怎么不喜歡數字技術,但是有些時候他也必然要對資本妥協;
而工業光魔即使再怎么不喜歡克里斯托弗·諾蘭這種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鄙視數字技術的導演,卻也不會有錢不賺,跟鈔票過不去;
縱使工業光魔的所有鏡頭都是按幀數來收費,但他們所做出來的成品效果和性價比,倒也是絕對對得起傳奇影業所花的每一分錢。
所以當工業光魔的特效人員介入之后,整個《盜夢空間》劇組,對他們的態度基本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