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自從方云墨同意參加《楊蘭訪談錄》的錄制開始,他就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要面對種種可能遇到的刁鉆問題。
別以為楊蘭號稱國內(nèi)情商排名前列的主持人就不會有讓人難堪的時候。
但凡是個主持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會為了節(jié)目的收視率做一些突破常規(guī)或者是底線的事情,這里面的區(qū)別只是在于低情商的如成魯豫會直接讓人覺得無語,而高情商的如楊蘭則會先溫柔的靠近目標,然后在不經(jīng)意間讓對方走進自己早就準備好了的主場,然后再狠狠的直接把問題扔到對方的臉上……
媽耶!
這么整理下來,怎么反倒是覺得楊蘭這種溫柔殺手比成魯豫那種毫無技術含量的玩法還要更加的兇殘呢?
不管怎么說,至少在楊蘭突然問出是不是就只打算走商業(yè)化路線發(fā)展的時候,方云墨多少還是長出了一口氣。
如果把接受楊蘭的訪問當做是一場考試的話,那么方云墨至少可以說以目前的‘難度’,這場考試的題目還沒有‘超綱’。
商業(yè)發(fā)展和文藝獎項,這個問題對于幾乎所有的演員來說,都可以算得上是一道終極難題。
如果某位演員專注于商業(yè)發(fā)展,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同時,勢必會讓掌握獎項選擇權的那一部分人對這位演員的認知形成一定的慣性,從而阻礙這位演員在某個階段爭取獎項上的肯定;
那么專注于走文藝獎項會不會是個更好的選擇呢?
不好意思,這同樣是一柄雙刃劍。
誠然,獲得有分量的獎項肯定的確是可以在某些方面迎合一些看重于獎項的觀眾,但是與之相對的,在那些真正主導圈內(nèi)資源分配的投資方眼里,擁有獎項和能夠扛得起營收這顯然完全是兩個概念……
總而言之,這種事情有利有弊,利弊難以權衡,而且最關鍵的是——現(xiàn)在是在《楊蘭訪談錄》的錄制現(xiàn)場,方云墨可不敢肯定在已經(jīng)快要為了收視率突破底線的楊蘭面前,他要是說錯了什么話或者講了些有爭議的內(nèi)容,對方會賣他這個面子,把那些東西個刪了……
畢竟……
墨雨傳媒雖然是業(yè)內(nèi)新貴,但楊蘭在這個圈子里同樣是有著根深蒂固的人脈關系,對方賣不賣他這個面子顯然還是個未知數(shù)。
誰叫楊蘭不用靠著墨雨風云混飯吃呢?
既然不大可能搞的定對方,那就只有盡量控制一下自己了……
“楊蘭老師,首先我要澄清一下,選擇什么樣的發(fā)展路線,其實在我入行的時候根本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事情?!?
“怎么會?”楊蘭微笑著看了一眼手里的文件夾,“據(jù)我所知,你的第一部戲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當時你是主動去參加試鏡的?!?
“我的確是自己主動去參加試鏡的,”方云墨點了點頭,話鋒一轉,“但是我還是要說,當時我沒有選擇的權力?!?
在楊蘭探究的目光注視下,方云墨繼續(xù)解釋道,“當時得知《天龍八部》正在招募演員的時候,我才剛剛十八歲,還沒有正式成為京城電影學院的學生,對于那個時候的我來說,像《天龍八部》這種投資超過五千萬元的大劇組,能在里面出演一個配角都是極為難得的經(jīng)歷,而且不怕您笑話,我當時剛剛從米國回到國內(nèi),正是坐吃山空的時候,要是再沒有收入來源,雖然不至于交不起學費,但是想要在京城過上溫飽的日子,確實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很明顯,方云墨在剛才的話里夸大了自己當時的情況。
不過……誰在乎呢?
楊蘭要的只是整體的節(jié)目效果,方云墨要的是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吸粉,在各取所需的前提下,雙方都不介意稍微借用一下話術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很幸運的,我在觀眾面前的第一次登場成功了,在《天龍八部》之后,也有了一定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