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互聯網企業基本都是摸著國外的老路走。
別人有了什么,我們就跟著做什么,反正相互也沒有競爭。
準確來說是沿著美國開辟出來的路走,畢竟全世界只有中美兩個國家擁有互聯網。
然而最近出現的掃碼支付和共享單車,是唯二由我們自己開辟出來的新路。
雖然不是我們發明的二維碼,但確實是在我們手中發展出移動支付。
于是在各種對內、對外的宣傳視頻里,掃碼支付和共享單車成為了兩張重要的名片。
也只有這倆者由民營企業主導,其他的名片都是高鐵、橋梁、航天、航海等大國重器。
這個年代,人們對于互聯網產業極度癡迷,認為互聯網是萬能的解藥。
認為傳統行業想要尋求突破,唯一的方向是進行互聯網化。
無論什么時候,“衣食住行”都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買衣服有淘寶,吃飯有飯團,租房買房也有各種網絡平臺。
因此“出行”成為了互聯網行業唯一的凈土。
大家抓破腦袋,也想不出如何通過互聯網解決出行問題。
直到品如集團年會的一個宣傳視頻,讓大家忽然意識到,這就是通過互聯網解決出行的最佳方式。
于是這本應該在年才會出現的新事物,提前了兩年面世。
一個月的時間內,全國幾百家共享單車企業成立。
從第一臺共享單車出現在街頭,到鋪滿大街小巷,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這讓人深切地體會到什么是中國速度。
這些新興公司本著“贏家通吃,輸者一無所有”的互聯網宗旨,都想搶先成為行業老大。
他們認為,誰的車更多,誰就能搶先贏得市場。
于是都拼了老命地去生產共享單車,爭取更快投入到市場上。
無數即將倒閉的工廠得以復活,并且增加多條生產線,并采用日夜兩班倒的機制,讓機器永不停息。
這也讓很多外國人感慨,如果這個國家進入戰時,可能將重現美國二戰時的瘋狂產能。
簡單來說就是,下航母就像下水餃。
用戶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這一個新鮮事物。
有機構統計顯示,日均出行訂單量已經近千萬單。
這個數據出來后,也令業內人士倍受鼓舞。
在很多人眼里,共享單車這個行業發展得越好,對于提出這個概念的洛修,則越顯得尷尬。
“如果洛修當初將收購b站的錢拿去做共享單車,這個時候他最就是車王了?!?
“這個概念是他提出來的,他完全可以自己悄悄生產出幾百萬輛車,再突然投放到市場上,其他企業就沒有任何追趕的可能了?!?
“只能說他錯過了近期最火的一個項目,把錢投在一個最沒前途的視頻網站上?!?
“我猜洛修這個時候會說曾經有個藍海市場擺在我的面前,但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塵世間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給我一次重來的機會……”
……
大家都認為洛修這次老馬失蹄,錯過了這個新興的市場。
只有洛修自己知道,他不需要上天給他再給他一次重來的機會,因為他已經重來過一次了。
知道共享單車這東西,只是看起來很美好,最終也不過落得一地雞毛。
要么聰明一點,早早把股權賣掉,自己實現了財務自由,卻落下一個不好的名聲。
要么堅持到破產,只能耍無賴,讓用戶排隊退保證金。
當然,這些東西洛修只能藏在心里,沒辦法向外人解釋。
只能任由外人去評判。
不過洛修也并非完全沒有參與到這場共享單車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