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殺器,在沒有施出的時候才最有威懾力。所謂的大殺器,在沒有施出的時候才最有威懾力。所以,如果是以往寧缺是不會射出鐵箭的。因為他一旦射出鐵箭,那么雙方所謂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但是,如今卻不同了。觀主飄然下桃山,就此失蹤不見,修行界的平衡已經被打破。當然,最重要的便是寧缺感到了焦慮,他要離開長安了,現(xiàn)在不射就沒機會射了。
長安城外出現(xiàn)了兩道洞,不是空間撕扯形成的通道,也不是真實的箭洞,只是鐵箭形成的冷凝云。
兩道冷凌云一道,向著西方的天邊延伸,在數(shù)十里外消失,但是這已經可以看出這個方向所指示的是誰了。
另一道向著南邊飛去,也是綿延數(shù)十里,然后消失的無影無終。明眼人便能看出那里是青峽的方向。
湛藍的天空里出現(xiàn)兩道筆直的云線,就像當年的天空里出現(xiàn)一道由地面生出的彩虹,都是極罕見的奇觀。
這是很難看到的奇觀,所以,長安城中的百姓們紛紛帶著自己的老人,小孩出來觀看,并且興高采烈地議論著,十四先生又把哪位敵方強者射殺了。
有的人猜對了,有的人猜錯了。但是,對于唐民來說,死的是誰都是一樣的,只要是敵人死了,他們就很開心。
從戰(zhàn)爭再一次的開始后,唐國便有一次的舉世為敵,邊疆上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死去,民眾的情緒難免會出現(xiàn)壓抑和晦暗,但是今日這兩道箭云卻是成功地令這些百姓精神抖擻了起來,甚至有了狂歡的感覺。
修行器其實有著很多傳說極別的武器比如佛祖留下的棋盤,比如盂蘭鈴,又比如道門教典中記載的圣器,再比如現(xiàn)在才剛開始在人間展露恐怖神威的幾卷天書,當然更不能忘了夫子留下的那座長安城,但那些武器大多數(shù)來自天賜,或者是像夫子佛祖這樣的人物遺存。
由修行者自行打造,卻能表現(xiàn)出傳說級別威力的武器,非常稀少。
除了書院前賢和墨池苑曾經的大師聯(lián)手制作的河山盤外,便只有寧缺手中的這把集書院后山所有人的力量打造的元十三箭了。
時至今日,這把鐵箭的威名早就已經是聲震天下了,但是所有的修行者都只是知道那是恐怖的大殺器,可是真正明白其中原理的,明白那道鐵箭為什么擁有如此難以想象的威力的,其實一直都只有書院后山這些參與打造這把殺器眾人們。
元十三箭源于寧缺的想象,被后山變?yōu)榱爽F(xiàn)實。它說是箭缺也是符,鐵箭每一次的離弦其實都相當于寫出了一道符。
但是,當箭離弦,射出的時候,這道符并沒有寫完,只有當他觸碰到目標后,這道符才算是完成無缺的。
符是整體,所以,寧缺射出的箭也是整體,一個整體便不可分割,所以,當鐵箭一旦射出,便強大不可摧。
鐵箭其實沒有所謂了時間空間的能力,也沒有無距那種在天地元氣間穿梭的能力,但是,符從最開始到最后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所以,不需要去看,只要知道這最后一筆應該落在何處,那么這根箭就會落在何處。當符寫完后,便沒有人能夠將它分割,即便是空間也不能。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人真正的完全明了其中的原理。大師兄不懂,夏宇也不明白,但是,在幾年前的光明祭上,寧缺隔著千里將崔老太爺射殺時,便明白了這個原理。在之后,夏宇在看到寧缺射箭的時候,也隱約的猜到了元十三箭的原理。
確實就如世人們所熟知的那樣,寧缺射箭需要其他人的幫助,需要其他人告訴他這道符最后一筆應該落在哪里。
寧缺和二師兄之間相隔萬里,彼此也沒有溝通過要一起射這一箭。但是,在寧缺持弓站在長安城墻上的那一刻的時候,他便不由的心動想要朝著二師兄哪里射一箭,然后,他便感知到了懸空寺那里講經首座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