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時龐煖只道是逃兵亂傳消息……這城門哪有這么快失守?
也難怪龐煖不信,攻城往往最難攻的便是城門。
真實戰(zhàn)場的城門可不像電影、電視里拍的那么簡單,就兩扇門再加一道閂。
這樣的城門只需要幾捆松明拋過來燒它幾個時辰只怕就燒穿了。
古時城池尤其是像邯鄲一樣的都城,其城門往往都做成甕城。
所謂的甕城便是將城門改成前后兩道城門并以城墻圍成一圈首尾相連。
從上方看它就像一個甕口,是以稱作甕城。
這么做除了使城門更難被攻破外還將城門的靜態(tài)御守轉(zhuǎn)為動態(tài)防御
敵方攻破一道城門?
不打緊。
他們很快就會進入甕城被另一道城門。
同時這些進入甕城的敵人便有如甕中之鱉被城墻包圍其中。
城頭的弓弩手張弓搭箭往下一射,便是全方位全角度的打擊。
偶爾還可以拋下滾石和擂木……那個酸爽。
因此,甕城便是有意將第一道城門大開敵人也不敢輕易入內(nèi)。
另一方面甕城還有利反擊。
若只是一道城門,城內(nèi)守兵要出城對敵便會面臨一個問題城門一開,敵人便會乘勢自城門反殺進來。
甕城就沒有這方面的擔(dān)心了。
若要反擊便先將部隊布置在甕城中。
操作步驟便像水密隔艙一般這門關(guān)那門開,然后再這門開那門關(guān)。
接著部隊再掩殺而出……敵人便是反殺進來也是進入甕城被包圍。
邯鄲是趙國都城,它的四個城門都是甕城,尤其北門甕城更是城堅壁厚極難攻破。
因此龐煖很難相信只這眨眼功夫就失守了,而且失守的還是城門。
龐煖雖是將信將疑但手下卻不敢怠慢,當下就帶上一千親衛(wèi)親自趕往北門增援。
龐煖心想,即便北門失守,只怕也只是被秦軍打出一個小缺口。
只要這一千親衛(wèi)及時補上去并將城門奪回便無大礙。
然而事實卻狠狠打了龐煖一個耳關(guān)
當龐煖帶兵趕至北門時發(fā)現(xiàn)秦軍已全面攻陷城墻并已向城內(nèi)擴散……
那又哪里只是一個小缺口,秦軍已有如決堤洪水般排山倒海的朝他們涌來,霎時就將龐煖驚得呆立當場。
北門為什么會在短時間內(nèi)被攻破就不用多說了,當然是因為番木鱉。
確切的說是由番木鱉制成的毒彈。
開戰(zhàn)不久沈兵就下令將毒彈點燃打進城內(nèi),而且盡數(shù)打到城門附近。
由于之前已三番五次見過秦軍拋射這種麻衣火彈,所以趙軍并不在意。
他們哪里會想到此麻衣火彈非彼麻衣火彈。
這些麻衣火彈除了燃燒之外還朝外釋放著濃煙,不一會兒城門附近就一片模糊就像起了霧般。
其中偶爾還傳來趙兵幾聲咳嗽。
另外,還些毒彈是由攻城的秦軍兵士投上城墻的……
這是由于用投石機拋射毒彈很難準確的拋到城墻麻翻城頭的趙兵。
于是沈兵想了個辦法,將毒彈用麻繩綁上由攻城兵士隨身攜帶。
當兵士攀上攻城梯距城頭不遠時,就用火把點燃毒彈往城頭一甩……
這有點像原始的手榴彈。
于是沒過多久,城墻上下的趙軍個個都呼吸急促、四肢乏力。
趙軍初時只道是御敵緊張自身出了狀況,等察覺不對時卻已經(jīng)遲了……
這時楊端和令旗一揮就下令陷陣隊進攻。
那五百陷隊之士全都不著盔甲只穿一身褐衣。
大多只配一把青銅劍并用療傷布蒙著口鼻防毒。
只有少數(shù)負責(zé)在城頭防御的兵士才攜帶皮盾。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