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被綁在刑柱上已是皮開肉綻,不用想也知道是受了不少苦。
沈兵帶來了一壺酒,一進來就給荊軻倒上了一杯遞到他嘴邊。
荊軻也是好酒之人,一聞酒味當即咬著杯沿然后便一飲而盡。
沈兵心下有些不忍,說道
“使節見諒。”
“我不為你松綁并非擔心你害我性命,而是擔心你自盡。”
“到時我可擔當不起!”
這時荊軻才認出了沈兵,立時便瞪大了眼激動的說道
“是你?你總算來了!”
沈兵不等荊軻開口就說道
“其實你我都知道,使節不可能招供。”
“所以使節又何必多問?”
荊軻啞口無言。
這也是聰明人之間無話可說的原因。
楊端和還抱著希望讓沈兵來交談一番就能讓荊軻招了,但沈兵卻知道這不可能。
所以,沈兵為何又要解荊軻心中之惑?
沈兵說
“我想使節也該明白。”
“其實招與不招,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荊軻微微點了點頭,然后還是不甘心的瞪著沈兵,問
“我只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圖中藏著短刃?”
“莫要欺我,你在進門之前便知內情!”
沈兵知道荊軻說的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種感覺,雖然沒有證據但卻能感覺到。
比如沈兵的目光第一時間就鎖定包袱。
又比如沈兵一而再再而三的針對包袱和地圖,目標明確到令人發指。
荊軻是說什么也不相信沈兵是猜出來的。
沈兵當然不會告訴他真相。
就算告訴荊軻真相只怕他也不會信
我是未來人,聽過你的故事,所以早就知道你把短刃藏在圖里了。
這么一說不被荊軻當作瘋子就是被認為是胡扯騙他。
所以沈兵不答反問
“這很重要嗎?”
“難不成,使節直到現在還是執迷不悟以為你的選擇是對的?”
荊軻只是“哼”了一聲沒回答。
他當然不回答。
因為一回答就相當于招供了。
不過沈兵可沒有騙供的意思,他不以為意接著說道
“我想,那太子丹必是告訴你,若殺了秦王便能使燕國幸免于難百姓免遭荼炭吧?”
“事實果真如此么?”
“使節可曾想過,若你成功害了秦王,燕國將面臨什么?”
被沈兵這么一說,荊軻眼里就露出些震驚,他之前的確沒考慮過這些。
沈兵繼續說道
“六國合縱?”
“當年莊襄王駕薨秦國可曾亂過?六國可曾因此打敗秦國過?”
“如今六國已去其二。”
“且楚國在南燕國在北,中間隔著只思自保的魏齊,又如何能合縱攻秦?”
沈兵說的是事實。
雖然秦軍身處三郡的確危險,四國如果同心協力也有希望打敗秦國。畢竟還有一個綜合實力十分強悍的楚國在那。
問題就在于四國未必能齊心抗秦。
其它的不說,當年燕國自己還乘趙之危數次興兵攻趙呢,此時又如何能號令四國組織起合縱?
如果是楚國干了這事然后站出來組織還差不多。
燕國……還是算了吧,沒人會把它放在眼里,也不相信它能成功,當然也沒人跟它一起干。
于是,最終的結果更可能是燕國獨自面對秦國復仇的怒火。
荊軻還是沒說話,但沈兵卻知道他聽進去了。
因為他眼中的堅定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懷疑、困惑,和痛苦。
沈兵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