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三城之間的聯系弱了許多。
這也是燕王喜這趟意氣風華胸有成竹的原因之一。
姬丹那也差不多,他負責和代國軍隊一起進攻巨鹿、太原兩城。
姬丹甚至比他父親還心急,一上來就下令燕趙聯軍對二城發起進攻。
按姬丹的話說,就是
“軍情緊急,我等應乘此時間盡快發起進攻不予秦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姬丹這戰術或許是對的。
合縱軍兵多將廣而秦軍不過十余萬人,所以越早開打越好,合縱軍耗得起而秦軍卻耗不起。
但戰略上……
這其中反倒是代國那感到有些不對。
代國領軍的是司馬尚。
這司馬尚原是李牧好友,李牧被趙王遷冤枉時便只有司馬尚為李牧說好話,不想卻因此被撤職。
后得知李牧被殺,司馬尚就知道趙國要亡了,于是勸說趙嘉在秦軍圍城前離開邯鄲逃往北地。
趙嘉因此留下一條性命,到了北地后聽司馬尚的建議積極為李牧平反并收攏李牧舊部,還真集結了五萬兵士。
不過這五萬兵士只有三萬可戰,另外有一萬是傷兵一萬則是臨時招來的新兵。
代國此次帶來的便是那三萬北地精兵。
趙嘉復國心切,一趕到太原就想依姬丹之令攻城,卻被司馬尚勸下了。
司馬尚有些不安的對趙嘉說道
“大王,此戰只怕有詐。”
“秦軍若是這般容易對付,我趙國便不致為秦所滅了!”
此時的趙嘉當然對司馬尚言聽計從,想想覺得也對,于是就下令暫緩進攻只以投石機發射石彈,并修筑工事以防秦軍反攻。
沒想到只是這一“暫緩”便又救了趙嘉一命……
嬴政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大手一揮就下了命令
“魏國竟敢背盟棄約!”
“點兵十萬,寡人要御駕親征。”
……
這一來合縱軍的整個戰略就全都亂套了。
首先是魏國在安邑以北的軍隊不過七萬,而嬴政的部隊卻有十萬。
而且這還是訓練有素的秦軍,還是嬴政御駕親征……
很明顯魏軍不是對手。
這一來魏軍斷秦三郡糧道和退路就無從斷起。
如果說魏國敢正兒八經的與秦軍大戰一場鹿死誰手還未為可知。
畢竟秦軍剛滅趙國又大規模屯田國力、兵員消耗不少,魏、代、燕三國全力以赴或許也能擊敗秦軍。
然而,最致命的是嬴政沒死。
魏王假一聽嬴政沒死……
不僅沒死還親征魏國,第一時間就傻眼了。
這是被姬丹那小子當刀使了啊?
這不是引火燒身嗎?
首當其沖的就是魏國啊!
還好魏國只是調兵還沒真的開戰……
于是魏王假轉念一想,馬上派使節到嬴政那求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