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三角區,槳手甚至想扭頭遮擋都困難。
反之,若是直接攻擊正側的槳手,那其實都是射在頭盔和披膊上的無效攻擊。
這訓練要說有什么困難的話,就是古人對三十度角沒什么概念,于是讓沈兵又費了點心思。
這其實也是一種協同
自己攻擊斜上方的目標,側翼的敵人則交給后方友船。
這戰術十分有效。
因為楚軍槳手在第一時間就死傷慘重。
然后就出現沈兵之間所說替補尷尬作戰人員必須替上槳手,否則戰船無法正常行駛,作戰人員替上槳手又會嚴重削弱戰斗力。
更重要的還是作戰人員沒有槳手的特殊護甲,尤其是沒有披膊,于是替補之后活脫脫的就是個靶子,差不多就是一個個替上來送死……
秦軍車輪戰船就完全沒這方面的顧慮,他們的槳手分別在船頭、船尾,而且還用藤盾在周邊護著。
指揮這支楚軍的是個叫張杳的副將。
這兩千人的水軍原本只需派個軍候指揮就夠了,但項燕認為阻隔大梁水軍的援軍十分重要于是派了個副將。
這張杳一見這情況就意識到情況不對,趕忙打出旗號命人放出烽火求援。
另一方面又指揮水軍近戰。
張杳這個決定顯然是正確的,至少在他的認知范圍內是正確的。
若是弓戰處于下風當然不能這樣繼續下去,而應該把水軍當作步兵用纏上去打近戰。
于是楚軍戰船紛紛靠近敵船,然后探出長戟將目標勾住甚至直接撞上并試圖攻上敵船。
然而,張杳很快就發現近戰也不是個好選項,甚至更慘……
卻見敵戰船上類似桅桿似的東西往旁一轉,接著“轟”的一聲一塊巨石便從天而降砸了下來。
霎時靠近的楚軍戰船就被砸出一個大洞,有些甚至砸得失去平衡直接翻了船。
張杳見此不由面色大變,問
“那是何物?竟有如此威力?”
但一旁的親衛卻沒人能答得上來。
那其實就是“拍桿”。
這拍桿也叫抬桿,它的構造很簡單,就是橫木一端立于戰船上另一端綁著個巨石并用繩索綁牢。
有敵船靠近時就將它轉向敵船的方向往下一放……
這是宋朝才有的東西,史書的記載是“旁置抬竿,官舟遇之輒碎”。
沈兵用上它就是為了防近戰。
這一來張杳就頭疼了
弓戰打不過近戰又及不了身,這戰又如何能打?
于是只得慌忙下令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