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主要針對腿、胸、背這三大肌群進行訓練。
用深蹲和箭步蹲練腿部肌肉,臥推練胸,引體向上練背。
因為對步兵來說手臂力量尤其重要,于是在練胸時帶一下二頭肌,練背時帶一下三頭肌。
現代健身愛好者通常還會加上肩部。
沈兵考慮到練胸的同時會練到肩部前束,練背會練到后束,再加上時間有限應盡可能將訓練效果最大化,于是肩部就省了。
力量訓練隔天進行,且腿部訓練在中間。
這么做為的是讓肌肉得到充分休息……若每天練且沒有分化,不僅效果不好還容易受傷。
隔天就練慢跑。
慢跑速度不要求快,時速6到8公里,但要求時間長,一柱香時間起步再慢慢往上加,休息一柱香時間再跑,如此反復。
慢跑的目的是要讓兵士盡量消耗掉多余的熱量不致堆積成脂肪。
沈兵選的那些高蛋白飲食里,比如魚肉、蛋黃,尤其是豬瘦肉里都含有脂肪,其中尤其是豬瘦肉。
健身愛好者通常只吃蛋白不吃蛋黃或只吃一個蛋黃,因為蛋黃除了蛋白質外脂肪及膽固醇含量也很高,肉類也是用低脂高蛋白的牛肉而不是豬肉。
但這條件在這時代基本無法實現。
只吃蛋白不吃蛋黃對生活條件差的這時代來說就過于奢侈了。
牛肉就更不用說了,這東西只有將軍才吃得起,李牧對陣匈奴時為了鼓舞北地兵士氣,每天殺三頭牛改善伙食居然能載入史冊……
所以不用想,還是豬肉比較現實,只不過要求瘦肉。
不過豬肉也不錯。
這一方面是因為這時代的人大多缺乏脂肪,適量補充脂肪對身體也有好處,另一方面則是慢跑就不用擔心脂肪。
網上段子說古時“將軍肚”有利于作戰云云明顯有違常識。
帶著一身脂肪就相當于負重行軍,作戰時力量和反應速度都會因此變弱、變慢。
更重要的是只有電影、電視劇里將軍才親自上陣殺敵,真實戰場將軍絕大多數都是在后方親衛保衛下用旗號指揮。
否則動不動就單挑軍隊豈不就是花瓶?
親衛又能有什么作用?
武將單挑死了親衛是不是也要跟著盡數斬首?
這樣幾天下來,原本魏呴還以為“照想都能合格”馬上就被打臉了……
第一天就有數百人因為身上有傷無法訓練被刷出部隊,這些傷有些是舊疾有些是做苦役時留下的。
不過沒什么區別,無法訓練也就是無法進入這場角逐。
戰場講的就是結果,所以就是這么現實。
再往后幾天,就有人承受不住這強度的訓練暈倒。
正所謂訓練場如戰場,在戰場上暈倒就相當于死亡,所以不用考慮,這部份人也要剔除。
還有慢跑明顯落后的……這必定會拖累部隊整體行軍速度,剔除。
這一來魏呴就有些慌了,他一統計,這才不過幾天時間就淘汰了三千余人,平均一天剔除一千。
若是這樣下去,那兩、三個月訓練后還不寥寥無幾了?
于是趕忙對兵士又是動員又是激勵的忙的不亦樂乎。
不過魏呴這擔心卻沒有太大必要,因為這末位淘汰制往往是一開始淘汰得多,剩下的如果能跟上節驟,淘汰人數就會大幅減少。
沈兵打算把這十萬人精減至五萬,他估計這兵力就不太少也不太多。
就在沈兵忙著訓練新兵時,楊端和就讓人把沈兵喚了去。
沈兵還道楊端和是想了解訓練情況,但趕到將軍府時卻發現正廳里已擺滿了食物和酒水,楊端和正與一名老者談笑風聲。
見沈兵進來,楊端和便向沈兵介紹道
“沈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