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武的問題就由楊端和去操心,沈兵是沒什么興趣去爭論。
畢竟戰略這東西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打一仗就結果往往是爭不出個所以然來的。
更重要的還是沈兵和楊端和定下的那方略還只是“暫定”。
事實上都不能算是暫定,因為所有一切都是以安陵城為基礎,沒有安陵城就又得重新規劃一番。
既是如此,彼此又何必一定要爭個對錯呢?
至于嬴政為什么會在這時派蒙武來領一軍,沈兵以為這是嬴政分功的策略
此時的秦軍由王翦一家獨大,蒙氏至蒙驁死后便一厥不振。
即便是之后蒙武的兒子蒙恬,與王翦的兒子王賁相比也是相去甚遠。
從嬴政的角度來說,最忌諱的就是“一家獨大”。
所以史上他之所以起用李信加蒙武的組合去滅楚也是有此打算,只可惜李信兵敗,嬴政倒頭來還是不得不用王翦。
如今只是把李信換成了楊端和。
但楊端和畢竟是王翦的舊部,為了分功自然再捧一捧蒙氏。
這些倒不需要沈兵關心,他的重點始終是訓練。
訓練情況讓沈兵有些意外,在好吃好練的情況下,一個多月下來兵士的身材已出現明顯的變化。
雖說沒有一塊塊肌肉那么夸張,但整個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臥推從開始的80秦斤漲到了140秦斤(約現代35公斤)。
這就是之前所說的“新手福利期”,一開始的進步幾乎就是翻倍增長。
雖然這35公斤對現代人來說算不了什么,現代健身愛好人群平均推臥推重量都能達到45公斤。
問題是這要跟這時代的人比。
這時代的兵士的伙食差營養不均衡,甚至餓死人的事都屢見不鮮。
此時卻在沈兵這針對性訓練下由80秦斤的力量漲到了140……這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普遍漲到了140秦斤。
這就有像唐朝組建的陌刀隊給他們特別好的伙食,再加上訓練及最好的裝備,于是就是一支能對抗騎兵的精銳。
也就是說,古時精銳往往就是以伙食好、力量大為基礎。
大梁軍的區別,就是沈兵用了現代科學的健身方法短時間內將其力量提升了一個層次。
這些都是正常的。
有沈兵那一套科學訓練,且大梁軍兵士大多是20出頭的年輕人,福利期力量有如此快速增長并不奇怪。
沈兵沒想到的是訓練這么久大梁軍還能有七萬余人……沈兵原以為這時能剩六萬就不錯了,再練一段時間就剩個五萬。
結果在七萬兩千人左右就幾乎沒人被淘汰了。
沈兵認為這或許就是人的潛力,尤其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其激發出來的潛力總是會讓人意外。
但魏呴卻一直在為這支部隊擔心。
他在訓練期間向沈兵提過好幾次意見
“副將,慢跑訓練行軍速度,力量訓練作戰能力。”
“微臣知道這些都是兵之要點。”
“然大梁軍整軍無盔無甲,若是兩軍對壘只怕……”
這擔心的確有道理,就像之前沈兵也一直擔心黑甲軍沒有盔甲一樣,冷兵器作戰有盔甲與沒盔甲的差別還是相當大的。
問題是這大梁軍有七萬人之多,普遍裝備藤甲幾乎不可能,能做到的就只有每個裝備一面圓盾……圓盾制作起來要比方盾快得多,只需要做好骨架然后將藤條一圈圈的往外編。
這樣編出來的藤盾防護弓箭和輕裝備攻擊不是問題,但對上全副武裝的楚兵只怕還是力有未逮。
沈兵回答
“不急,明日便開始練習陣法。”
魏呴嘴上應聲,但心下卻一陣疑惑……
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