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剛走進帥帳就聽楊端和說道
“蒙武敗退,楚軍以騎軍偷襲蒙武軍后方斷其糧道。”
“我軍補給隊被劫,蒙武軍正退往汝陰。”
沈兵驚問
“為何會如此?”
楊端和回答
“蒙武急功冒進猛攻城父,后方城邑沒有派兵駐守,且分兵進攻汝水。”
“昨日蒙武軍次于汝水大敗,之后楚軍便乘勢反攻。”
“此時蒙武才發(fā)覺糧草、箭矢將盡而后方糧道又被斷……”
接下來的話就不用多說了。
糧道被斷可是大事,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只需一天時間人就餓得手腳發(fā)軟無力再戰(zhàn)。
不過十萬大軍當然不致如此。
原因是軍中通常會有存糧,一旦出現(xiàn)糧草危機就會限量供給,原本能供全軍一日的糧食就夠兩日甚至三日,只不過全軍都處于半饑半飽狀態(tài)自然會影響士氣。
沈兵沒有多想,說道
“我等應(yīng)立時增援蒙武軍。”
楊端和立時就將目光投向了沈兵。
沈兵馬上就明白了楊端和的意思
“上將軍是說,以大梁軍增援蒙武軍?”
“屬下非是抗命,只是大梁軍行軍速度緩慢,只怕……”
楊端和回答
“所以還需要黑甲軍。”
這一來沈兵就沒話說了。
要趕去增援肯定必須要有騎軍,而秦軍大多都是步兵,騎軍較少。
比如楊端和十萬大軍擁有的騎軍還不到一萬人。
這一萬人主要是用作偵察和應(yīng)急使用,比如秦軍后方突遭敵軍襲擊,步兵一時半會趕不到,那就派騎軍前去增援。
楊端和解釋道
“我擔心此乃楚軍的調(diào)虎離山之計,是以主力騎軍暫且不動。”
“若只以步兵增援又唯恐不及。”
“是以先以黑甲軍救援,隨后便有三萬大梁軍跟進。”
沈兵雖是不太樂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最佳方案。
原因是如果派出楊端和的騎軍步軍去增援而黑甲軍與大梁軍留在汝陰,便會存在協(xié)同、指揮不暢的問題。
這問題在古時尤為突出,比如黑甲軍與楊端和的河內(nèi)兵,兩者分屬兩個指揮系統(tǒng),先不說指揮風格不同,情報共享及命令下達都是個麻煩事。
但黑甲軍和大梁軍都由沈兵指揮前去增援城父,就可以省了許多麻煩。
沈兵只得回了聲
“屬下這就去準備,一個時辰后出發(fā)。”
大梁軍與黑甲軍需要準備的東西其實只是糧草,自身需要的糧草再加上供給蒙武軍的糧草。
如果沒有糧草的話,前去增援就是一句空話,因為蒙武軍缺的不是人而是糧。
于是三萬大梁軍隨軍攜帶的就是一車車的糧食。
可想而知這很容易成為楚軍的進攻目標。
臨行時沈兵召集了魏呴、陳端幾人開了個會,討論該以什么方式行軍。
魏呴和陳端兩人十分有默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
“布騎混編一同行軍。”
“一千黑甲軍在前,左右兩側(cè)各一千護送。”
“并四處派出探子,一旦探到敵情并收攏部隊應(yīng)戰(zhàn)!”
這是傳統(tǒng)的行軍方式,各國都是這么做的,將騎兵作為步兵的耳目以及應(yīng)急部隊。
但沈兵卻沒說話。
魏呴不由疑惑的問了聲
“副將以為有何不妥?”
沈兵回答
“項燕非尋常人,他定會猜到我軍會前往城父增援。”
“且汝水由楚軍控制,楚軍隨時都可以渡過汝水牽制我軍。”
陳端說
“可是副將,楚軍若是渡過汝水,豈不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