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在陳城以南的埠城停下。
這一是因為埠城是汴水與穎河的交匯口,若是要利用水道航運的話,兩河交匯處就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可以同時控制兩條河道。
另一個則是埠城距陳城恰好五十里。
五十里的距離,步兵行軍一日可達,于是相當于背靠陳城。
正如之前所言,陳城的防御是個死城其實并不適合防守。
有護城河的城池比如大梁也差不多,這類城池雖然易守難攻但卻極易受困很難發起反攻。
古時大多城池都要求“進可攻退可守”也就是不要護城河,若想反攻,兵士可以在城墻弓弩射程的掩護下出城布陣。
這才是軍隊和兵士真正需要的城墻。
反之像大梁、陳城這樣的死城,軍隊不能進城布防只能在城外駐扎與敵戰斗,勝負其實都是在城外決定的,普通兵士幾乎用不上城墻的防御設施。
這類防御極強的城墻說到底不過是王公貴族保命的一種心理慰籍,也只有像魏王假那種昏君才會將軍隊全部收攏在城內死守。
此時的秦軍當然不可能將兵力布設在陳城內。
若是如此,楚軍只需在各個城門出口布設千名弓弩手或是投石機封鎖住出城小道……就可輕松將數十萬秦軍封死在城內。
秦軍這樣的布置反而讓項燕放心。
因為他認為這時的秦軍必是因為糧草不足只能保持防御態勢,留著陳城則是為了來年谷物豐收時再次發起進攻。
于是當項燕隨著秦軍趕到埠城前時,就一聲令下命楚軍構筑工事。
項燕對著案上的地圖說道
“我等必須趕在明年收成前修筑三道工事。”
項伯有些不解
“為何要修筑三道工事?”
項燕指著地圖解釋道
“明年收成之季秦軍必然再次攻楚?!?
“而此地距汝陰四百里,每百里一道工事,便需三道。”
“到時我軍可以利用工事與秦軍作戰,且戰且走一路退回汝水,可保楚國無恙!”
部將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楚軍戰斗力不如秦那是眾所周知。
比如這次,先有項梁在陳城偷襲大梁軍不成反損失數萬人馬,又有項絡騎軍被擊潰,逼得項燕大軍都不得不撤回城父防守。
所以楚軍要想與秦軍在野外作戰必須依托工事占有地利。
就像項燕說的那樣,每百里一道工事,就可以利用工事互相掩護層層后退,等秦軍打到汝水防線時就已力竭成為疲軍……到時又會像現在這般只能撤軍。
甚至還有部將建議
“屬下以為每百里一道工事不足以抗秦,應每五十里一道。”
“因為步兵一日行軍五十里,若百里一道則必有一夜無工事可用,恐遭秦軍圍攻?!?
項燕解釋道
“若五十里一道只怕超出我軍能力,無法在數月內完成。”
“是以百里可設城邑工事,五十里可設木寨工事?!?
于是部將們就沒話說了。
城邑工事是構筑起土墻可防投石機進攻,而木寨工事則是簡易城寨用于臨時抗敵的。
項燕在埠城修筑的工事就比較特殊,他打算先修筑木寨后修筑城邑。
原因是修筑城邑更耗時,萬一秦軍突然發起反攻項燕擔心楚軍沒有工事會抗不住。
接著,為了加強埠城一帶的防御及后續工事的修筑,項燕幾乎將汝水一線的兵力及勞力搬空……
這做法對于現代戰爭顯然是錯誤的。
因為現代只需要用直升機、運輸機空投一批部隊到汝水將其占領楚軍就完了。
但這時卻沒有直升機、運輸機無法實施立體作戰。
于是項燕可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