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流行一種戰術叫“閃電戰”。
其核心思想是在準確掌握情報之后用最快的速度集中兵力切入敵人的弱點。
于是便無往不利,甚至在坦克開進敵人城市時還有交警在維持秩序。
秦時當然無法像二戰那樣用坦克、用空降兵或是用機械化步兵打“閃電戰”,但可以用船、用騎兵打閃電戰。
情報方面就不用說了,秦軍不久前才一路從汝陰退回來,道路、防御、水文等情況沈兵那是查得一清二楚并繪制成地圖。
甚至在退回埠城之后還不斷從楚境傳來情報。
同時沈兵也知道楚軍沒有準備。
這時代傳遞命令速度最快的就是信鴿,然而據沈兵得到的情報是楚軍并沒有攜帶到汝陰的信鴿。
這主要是因為汝陰雖是防御重點但卻不是通訊重點。
項燕的通訊重點是壽春,是楚王負芻,他在前線的情況以及決策都需要向楚王負芻報告,需要楚王負芻協調后勤,有時還要取得他的同意。
至于汝陰……若是設置好驛站來個八百里加急,半天時間就能趕到,信鴿完全沒必要。
沈兵瞅準的就是這個漏洞。
如果黑甲軍能比八百里加急還要快呢?
那是不是就相當于楚軍的信息傳不到?
或者說是楚軍才剛得到信息還來不及準備?
這就是沈兵選擇夜里進攻的原因,夜色里黑甲軍沿著沙河順流而下的速度沒受多大的影響,但楚軍八百里加急卻快不起來……
沒馬鐙的馬就是這樣,夜行要是速度再快的話,一路都不知道要摔多少活,能不能活著到達目的地都是問題,更不用說送信了。
所以原本在白天半天就能到,夜里只怕就要一夜了。
路上情況果然如沈兵所料,因為沒能及時得到命令,雖有楚軍運糧隊逆流而上與黑甲軍相遇卻全然不覺,只以為那是楚軍。
黑甲軍前鋒為了趕時間那是完全不理會這些運糧隊……前鋒若是有什么動作的話就很容易堵塞河道影響整個行程。
但后軍就不一樣了,他們的任務就是一路燒殺劫掠,搶到的東西若是戰馬、糧食、箭矢就連船帶東西一并帶走,若是裝備就沉到河里。
其實沈兵的命令是只留戰馬用于路上替換,其它各物則一律沉河。
但糧食和箭矢對軍隊來說可是命脈,黑甲軍兵士舍不得。
后來他們才發現其實完全沒必要,因為之后一路上迎頭碰到的全是運輸隊,糧食和箭矢多到繳都繳不完。
一路無人阻攔,黑甲軍一個時辰后就趕到了陶城。
在陶城想不被楚軍發現幾乎不可能,因為陶城沒有直接連著沙水,而是通過一條十里長的運河再過一道水門進城。
站在城頭的楚軍遠遠看到一隊船隊過來就喝令停下,然后城下的楚兵就打著火把前來察看。
黑甲軍哪里會管這許多,一道箭雨過去就將這幾名楚兵射成了刺猬。
陶城的楚軍立時就亂了起來,水門“咔咔”放下,牛角號一陣連著一陣打破了夜晚的寧靜,將一拔拔還在睡夢中的楚軍拉上了城頭。
黑甲軍則不慌不忙的在運河旁登陸卸下戰馬,趕下馬車,然后再在城下整隊準備攻城。
“陶城有兩千楚軍。”陳端向沈兵報告道“皆為步兵,另外還有一千勞力。不過距城十里有五千楚兵,半個時辰或會趕至。”
事實證明古時援軍遠沒有這么快,因為情況不明不會隨意派出援軍,另外還要整軍、步行等,最后這批援軍近一個時辰才趕來。
沈兵點了點頭。
他早就在陶城設下了探子,這些探子已探明情況在這里等著,于是黑甲軍一帶就能得到最詳細的情報。
“速戰速決!”沈兵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