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兵是第三天趕到壽春的。
原本沈兵和黑甲軍不需要再上前線,楊端和的意思是他們一行人留在汝陰甚至撤回大梁養傷,剩下的戰事有他處理。
但沈兵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尤其此時大梁軍還在前方作戰,他這個主帥又豈能先撤回大梁。
沈兵及黑甲軍……此時或許更應該稱為“神武軍”了。
他們一到前線就收獲得前線軍士熱情歡迎,無論是大梁軍還是秦軍。
這是秦軍的一種尚武軍風,他們由于長期處在中原西部與蠻族接觸頗多。
蠻族那是妥妥的殘酷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秦軍相當來說還會文明些,但受影響之下當然也是尊重強者而不問出處。
之前秦軍之所以看不起大梁軍及神武軍,雖有出身的問題,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大梁軍及神武軍是魏國降軍。
降軍在秦軍眼里就是弱者,被瞧不起是當然的。
但是現在,大梁軍及神武軍各自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這其中尤其是神武軍,更是屢立奇功創下了連秦軍都不敢想的戰績,且得大王賜名,于是秦軍對它們的態度就由此轉變了。
魏呴帶著幾名親衛迎了上來,老遠就拱手笑道
“副將別來可好?”
“汝陰一戰,副將及神武軍名震天下,屬下及大梁軍與有榮焉!”
沈兵苦笑一聲,回答
“說什么名震天下,差點就要名垂千史了!”
魏呴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何況就憑楚軍那區區幾萬人,又如何能取副將性命?”
沈兵一時無語,區區幾萬人?
不過沈兵也沒跟魏呴多費口舌,他第一件事當然是去拜見楊端和。
此時的淮河已搭起了幾座浮橋方便秦軍來回,上下游方向又打下木樁拉起封江鎖鏈以免楚水軍來援,于是這淮河天險也就徒有虛名。
沈兵望了望遠處被河水及秦軍團團圍困的壽春,雖是高大卻像是一座孤島似的形單影只,就連城頭上的楚字大旗也飄得有氣無力的,透著一種說不出的落寞。
一邊前行,魏呴就一邊向沈兵介紹
“淮北為兩萬大梁軍,分守東、西、北三門?!?
“淮南為上將軍親率八萬河內兵,守南側兩門?!?
這兵力布置是合理的。
淮北雖說有三座城門,但這三城門都為淮水所困,只需要在城門處淮河對岸布設投石機和弓弩手很容易就能將楚軍封在城門內。
淮南一側的兩座城門卻是連著陸地的。
而且這兩座城門還是大甕城設置……所謂的大甕城就是有面積很大的雙城門,為的就是能一次多派些兵出城作戰。
另外,城頭的投石機、弓弩手還可以為出城列陣掩護,于是南面很難被封鎖因此需要的兵力就更多。
魏呴接著說道
“我大梁軍另有三萬駐守陶城及沿途城邑?!?
“大梁軍戰到此時,已折損近兩萬人了。”
沈兵點了點頭。
兩萬人說起來不過只是個數字,但一想起汝陰神武軍不過傷亡一千余人就排得滿地都是尸體……沈兵心下就感到莫名沉重。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心態。
沈兵以前是個小兵甚至還是工師時,有戰友、部下傷亡雖有感覺但并不深刻。
但是現在,沈兵一聽這傷亡數字就像是一個燒紅的烙鐵在他心里烙上一個數字。
究其原因,沈兵認為這或許是因為以前自己也無能為力是在隨波逐流,戰場上的死傷跟他沒有多大關系。
但是現在,方略是沈兵定下的,兵是沈兵練的,部隊也是沈兵指揮的……這些人的死傷就與沈兵有直接關系了。
于是沈兵總是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