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端和對沈兵的發明十分滿意……
這是廢話,能用水力舂米節省下大量的勞力并將這些勞力轉投到屯田中去解決了糧食危機,任誰都會滿意。
于是這就不只是在壽春推廣的問題了,楊端和馬上就將其推廣到所有新占領的楚地,大小城邑都不例外,且連推廣方式都一樣。
其實壽春之外的城邑或是村寨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推廣不開的問題。
壽春城不是獨立的,其城內百姓平時就與周邊村寨和城邑有各種往來,比如婚嫁、走親戚、通商,城外農民進城售賣農作物等。
這么一往來很自然的就會把壽春的新鮮事以及舂米換屯田制度到處傳播。
因此壽春之外的楚民就不再有“心有疑慮”這個過程……壽春城已經作為一只成功的小白鼠了,其它人只需要跟上就可以。
而水車的制作又不困難,楚地淮河水系水能又十分豐富,到處都是河流到處都可以制作水車并以之舂米。
農民百姓有秦軍統一設置的定點舂米區就足夠了,頂多就是麻煩些。
這里所說的“麻煩”,指的是需要將谷物運上一段路,排隊舂完之后再運回來,且隔一段時間吃完之后又要來一回。
有大戶人家覺得這不夠方便,同時又生活在河邊,于是干脆自己依樣制作一個水車舂米。
一時楚地高位者人人以有水車為榮,大興制水車之風,地處河岸的房舍被爭相哄搶。
另一面的嬴政此時還不知道壽春這些事,依舊在邯鄲為此事焦頭爛額。
嬴政甚至還叫來了許應與他共商大計……
嬴政的意思是,此時正是趙地農民閑時,是否可以將趙地百姓大批量運往楚地屯田以解燃眉之急?
嬴政這想法還是有些道理的。
一則是因為趙地種的谷物是冬小麥,它是去年九月種下到今年四、五月收獲,此時并非忙時。
二則是因為趙地距楚淮較近,且可以由水路南下大批遷移并不困難。
然則許應卻搖頭否定了這想法
“大王,趙國原本就人丁單薄勞力奇缺。”
“且趙地谷物需看護不說,五菜也已到了播種之時。”
嬴政不由“哦”了一聲……他倒是忘了百姓農閑時還要種菜了。
身居高位者又哪里能體會百姓的辛勞,他們想的就只有多少人能產多少糧。
想了想,嬴政又問
“那么,農家可否帶人前往楚淮協助屯田?”
許應回答
“大王,草民帶人前往楚淮協助屯田自是可行。”
“可是若楚淮缺乏勞力……農家只怕也無能為力。”
農家是技術而不是勞力,且分散在中原各地,就算全部集中在一起也就千余人,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嬴政其實也知道這一點,只是此時有些病急亂投醫。
就在眾人無計可施時,就見李斯拿著一封信興奮的搶了進來
“大王,喜訊,大喜訊!”
嬴政對此卻興趣寥寥。
他以為這時還能有什么喜訊?解決不了楚淮糧食危機所有好事都會變成壞事。
不想李斯帶來的就是解決問題的喜訊
“大王,楚淮屯田之困已解。”
嬴政霎時就來了精神,但還是有些不信
“丞相此言當真?”
“我等一無派人二無派兵,這屯田之困卻是如何解的?”
李斯笑道
“卻是那沈兵以水車解的。”
眾人聽著就更是奇怪。
知道是沈兵解的倒不意外,因為大家都知道沈兵就在楚淮,而且也知道這廝總是能出人意料解決各種疑難雜癥。楚淮問題要是能解決只怕也非沈兵莫屬。
眾人奇的是這水車又